为适应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要求,我省自2018年执行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日前,我们从市教育局获悉,我省已出台《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当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模式。
高考改革方案即将正式实行,每年两次考试怎样考、“3+3”模式该怎样选择、合格性考试以及等级性考试等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将一一进行解答。
●高考成绩满分750分
考生高考成绩由国家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2018年起高中不分文理科
国家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单科满分150分,不分文理。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学生选取1次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等级性考试“6选3”。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为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学生自主选择3科作为等级性选考科目。
考生从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科目并参加相应的科目等级性考试,高中在籍学生在读期间可报考1次,且不可更换选考科目,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当次有效。考生若再次参加高考,必须先注销前一次所有等级性考试成绩,重新参加等级性考试,重新考试可更换选考科目,也可以选择同一个科目再次考试,考试成绩当年高考有效。
同时,逐步探索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实行技能性等级测试的办法,另行出台实施文件。
●合格性考试都有啥
合格性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4门学科,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包括实验操作考查。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编排考场、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报告成绩。
●考试范围以什么为准
合格性考试范围主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修内容为准,考试以《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纲要》中规定的试卷结构、题型分值和赋分办法等具体内容为准。
等级性考试范围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为准,考试以《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纲要》中规定的试卷结构、题型分值和赋分办法等具体内容为准。
●实验操作自行命题
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由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修内容和《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导考试实施,省教育考试院将对各地考试组织情况进行专项督导、随机抽查,建立动态的社会监督体系和考试评价机制。
●学生综合素质入档案
2018年起,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在高校自主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中试用;2021年起,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使用。
●实行多元录取机制
2018年起,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至多不超过3门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要求以及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学生只要1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即可报考。逐步实行基于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等学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需求、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保证考生公平公正
坚持育人为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公平公正,完善规则,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坚持科学高效,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实施;坚持统筹推进,整体设计,综合施策,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衔接沟通、协调发展。
2018年,实施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逐步建立符合教育规律、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针对农村学生降低重点高校门槛
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继续组织实施面向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落实地方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农村学生计划。加大统筹力度,提高省属重点高校招收优秀农村学生的比例,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建立高校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
调整高校办学层次结构,压缩本科高校办专科规模、扩大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鼓励民办高校面向省外扩大生源规模。重点对服务我省支柱、优势、特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培养质量高、就业率好的院校(专业)和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院校给予招生计划支持。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和部署,适度提高高职高专招收中职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比例、应用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含技师学院)毕业生比例。根据高校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适当调整招生计划,促进高校加快完善办学基本条件,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职业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
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争取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中职学校实行学校、企业、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学生成长记录与评价制度。
备注: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