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在搜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生活常识AI落地工业互联网:从验室走向车间的“步法”

[复制链接]

生活常识AI落地工业互联网:从验室走向车间的“步法”

一如既往 发表于 2025-9-6 16:52:26 浏览:  0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工智能(AI)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本文基于2025年比较新产业践,系统梳理了AI落地工业互联网场景中的技术路径、典型应用与施痛点,并总结为“场景-模型-平台”步法:以高价值场景切入、以垂类大模型驱动、以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对于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工业Ai应用平台有着极具优势的发展前景和极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广域铭岛Geega(际嘉),一家工业AI原生企业超级汽车智造智能体平台,作为领先的研发人工智能及工业软件的产业数字化服务商,自主研发了Geega OS工业操作系统、深入制造场景的工业大模型和AI解决方案,以及沉淀大量工艺机理的速赢智造套件、卓越精益套件。https://www.geega.com


一、场景切入:从“可看见”到“可衡量”

2025年被业界视为“AI+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元年。截至年中,全球累计落地项目已超900个,其中48%集中在数据寻场景(如工艺参数化),40%为视觉质检。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场景深耕”特征:

徐工汉云在工程机械领域推出“设备预测性维护+智能供应链”组合包,使停工损失降低30%;

卡奥斯发布45个高价值场景,涵盖家电、石化等9大行业,设备管理效率提升75%;

百度开物与湛江钢铁合作,将热轧钢板缺陷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远超国外同类系统。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选择痛点清晰、ROI(投资回报)可量化的单点场景切入,避免“大而全”的平台陷阱。

二、模型驱动:从“通用大模型”到“工业专家”

工业现场对AI的精度、时性与可解释性要求极高,催生了“垂类大模型+小模型”的混合架构:

垂类大模型负责跨场景泛化。例如,海尔“天智工业大模型”整合了4700余个机理模型与200多项专家算法,成为家电行业的“工业ChatGPT”;

场景化小模型聚焦局部化。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通过微调小模型,现毫秒级产线控制。

技术路径上,企业普遍采用“通用预训练→行业知识图谱注入→场景微调”的段式开发流程,将工业Know-How沉淀为可复用的模型资产。

、平台支撑:从“项目制”到“BOaaS”

AI落地工业的比较大障碍是碎片化需求与高昂定制成本。头部平台正通过“业务流程即服务”(BOaaS)模式破解这一难题:

华为推出SuperNode384计算架构,支持在边缘侧一键部署AI模型,使中小工厂需自建算力;

蓝卓supOS以“1个工厂操作系统+N个微服务”架构,将AI能力封装为可插拔的工业App,开发周期缩短60%;

电信依托5G定制网+AI中台,在江苏、江西等地复制25个智慧化应用,单项目部署时间从3个月压缩至2周。

BOaaS的本质是将AI能力服务化:客户只需输入业务目标(如“降低能耗15%”),平台即可自动调度算法、数据与算力,交付结果而非代码。

四、挑战与对策:跨越“落地温差”

尽管技术就绪,但中小企业仍面临“缺”困境:缺数据、缺人才、缺资金。2025年产业践显示,以下措施可显著降低门槛:

侧:苏州、上海等地推出“AI+工业”补贴券,覆盖50%模型训练费用;

平台侧:卡奥斯、徐工汉云开放部分行业数据集,降低冷启动成本;

生态侧:东华大学等高校联合企业开设“工业AI微专业”,3个月培养场景工程师。

五、未来展望:AI定义的新工业操作系统

当AI完成从工具到平台的跃迁,工业互联网将演进为“自进化”系统:数字孪生时映物理工厂,大模型持续化工艺,边缘AI机器人闭环执行任务。正如徐工汉云CEO张启亮所言:“未来的竞争不是技术之争,而是‘工业操作系统’之争”。

结语

AI落地工业互联网没有“银弹”,只有“场景-模型-平台”的持续迭代。那些率先将AI转化为车间可执行动作的企业,正在定义下一个十年的制造业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