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萨日(春节) 蒙古族人也过春节,但因为蒙古族人习称正月为“查干萨月”(汉语意为白色圣洁之月),故旧习中亦称春节为“查干萨日”。旧时,聚居地的蒙古人于大年三十这天,各家的佛案上都要摆放供品,以肉食和果品为主,其中有煮熟的大块牛羊肉、乳制品、精制糕点,各种水果和干果。庭院竖立旗杆,上悬彩旗,旗下拴有风车,使之迎风作响。晨起,全家梳洗干净,换上节日新装,等候喇嘛来家诵读经文,举行迎年仪式。仪式结束,犒劳诵经喇嘛;之后,全家人齐聚一堂,进行新年祝福(即拜年),从最小的开始,依次向长辈(以辈份为序,先男后女)叩头三个;最后,父母为子女祝贺。然后全家吃团圆饭,食物以肉食为主,多为大块带骨的羊肉或猪肉。饭后,随意参加各种游戏、娱乐活动。向晚掌灯,经宿不熄。各家门上放置稍加雕琢的冰块,使其与灯火辉映,增加喜庆气氛,并以冰之光洁、火之明亮迎接神祗的降临。室外,不定时地燃放鞭炮礼花。
临近午夜,在自家门前东南方点燃篝火,取大块肉及其它美食投入火中以敬神明,并祝福新的一年人畜安全,五谷丰登。接着,由一家之主在祭案上点燃香火,叩拜天地,迎接神灵。旧时,尚要遥向旗主所在方向叩拜,给旗主拜年。然后,家庭成员由长及幼依次叩拜。午夜时分回到室内团坐吃年夜饭,主食也是饺子,还要有烤羊肉等。外出未归的家庭成员,也要摆一副碗筷,留一份酒饭,开饭时家长还要喊一声他(她)的名字。饭后稍憩,由家长代表全家出去拜年,先亲后友,先长后幼。接待者要用奶茶、点心招待来者,知近者还要待以美酒。春节期间,青年男女多三五成群,骑马出游,携带哈达、酒果和鼻烟壶,到附近村屯去给长辈亲友拜年,受拜者都要给予祝愿。
五月节(五月初五,亦称猎日) 五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亦即汉族的端午节日。旧时,境内蒙古族人多于是日外出打猎为戏,称为猎日。传说,成吉思汗病故前,曾打猎受伤,是在五月初五日,故称是日为猎日。
跳鬼节(九月初九) 跳鬼节。农历九月九日。旧时,境内蒙古族人于是日请喇嘛念经,跳鬼。
小年(腊月廿三) 小年。农历腊月廿三,即汉族的祭灶日。旧时,境内的蒙古族家庭均于是晚于庭院中举行祭火仪式,送火神上天。家长主祭,摆放黄油、牛羊肉、白酒等祭品,焚香后,点燃一捆柴草,将黄油等祭品投入火中。家长带全家人向火堆磕头,感谢火神在一年中给带来的吉祥,祈求火神保佑全家来年幸福,人畜两旺,五谷丰登。祭火仪式后,全家共进小年晚宴,饮酒吃肉,载歌载舞,大多都要通宵达旦。解放后此习渐弛,后仅保留是日晚饮宴之习。
满族传统节日
松原地方虽然是满族人的祖先女真人的世居之地,满族人又是清初设治后先于汉族人开发这里的土著民族,但随着清中叶关内汉民的大量涌入,满族人在这里的比例也越来越小。而且,随着汉文化的传入,节日文化也渐渐趋于融合。所以居于本地的满族人的节日时令多与汉族同,只是初时曾保留着稍为独特的节日活动内容和一些不同于汉族的习俗。
“走百病”与“照贼”节(正月十六) “走百病”和“照贼”是满族人的节日,时间在正月十六日。是曰,满族妇女于日暮结伴至空地,或至邻家小坐而回,名曰‘走百病’。“走百病”本是满族妇女特有的岁时节俗,但至近代,与满族杂居的汉族男女老幼也都吸纳了此种风俗,并将此俗移至十五日,同元宵节同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