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接单的网约电动车司机(网络截图)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周志英)“滴滴打车”已不是新鲜事,可“滴滴打驴”横空出世,还是让不少南宁市民感觉新鲜。12月中旬以来,不少市民发现街头出现一群身穿荧光绿外套、头戴小红帽的电动自行车司机,他们都来自同一个软件平台“驴的(音同‘滴’)出行”,通俗点说,就是“滴滴打驴”,操作同“滴滴打车”类似。对于这样一个新事物,市民看法也呈两极化,相关部门尚未表态,但在关注中。
12月19日下午,记者试着下载约车平台“驴的出行”,并进行手机注册约车。记者选择从云景路南宁日报社前往金湖广场,系统显示,两地相距5.17公里,费用约10元。下单到接单的期间有1分钟倒计时,在1分钟时间内如果没有司机接单它就会自动取消。但直到倒计时结束,都无人接单。
记者留意到,在这款APP页面上,也有互动留言,一些网友咨询如何加入“滴滴打驴”,也有网友感慨“几天了,还没有一单”,“订单声不断,但就是不显示内容,感觉系统还是很不完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驴的出行”由一家本土互联网软件开发公司所推出,创始人黄乐曾是一名滴滴司机。他表示,因为在南宁看到有大量电动自行车可进行资源利用,于是就首创了这个网约电动自行车模式。刚推出不到一周,“驴的”出行平台下载量就已经有近5000个,而电动自行车车主注册量也将近500辆。
黄乐说,平台对司机注册有把关,“要上传车主的身份证,并且要核实车辆本身是否合格。我们严格把控,用人工审核的形式来审核”。至于这样的运作模式,能否被市场接纳,还有待时间考验。
那么,网约电动自行车是否符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规定呢?19日当天,记者也咨询了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正在关注这件事,将了解具体情况。另外,记者也从南宁交警部门了解到,“滴滴打驴”能否上路营运,不在交警管辖范围内,但只要是在路上行驶的车辆,就必须遵守交通法规,如出现超载、逆行、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将依法处罚。
■市民网友观点:
市民韦先生:个人感觉电驴接单是好事,但要注意交通法规,道路安全。毕竟电驴容易出交通事故。
网友“卖女孩的小火柴”:支持合法化!有些地方近的,出租车不愿意走,拥堵路段也不愿意走,真有了“滴滴打驴”的话,会方便省事多了。
网友“小瓶盖”:这个存在安全隐患,还不是跟火车站那些拉客的一样,只是挂了个名而已。
网友:“滴滴打驴”没有营运资质,万一电动自行车在路上出了事,责任划分和理赔是个难题。
备注: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