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学了,近半年来我一直担心她是否能够适应小学生活,上学,差不多是我前六年教育成果的一个大检验。何况,她差不多是班里最小的。很有一种”孩子上学我交卷”的意思,非常忐忑,我并不追求学习好,但我认为一个教育成功的孩子,应该爱学习、会学习并且功课好。 我相信”七岁看老”这句话! 一个月下来,我仔细着捕捉着各种变化,与她交流,也每一个任课老师交流,现在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可以肯定的讲,她是适应的。并且,无论从理解力,听课专注度,课堂表现,性格,与同学的交往,运动方面都还是不错的。我确信她在我的轨道上,而没有令我失望。 无人时,会回顾一下六年的育儿历程,感慨万千,有欣慰,也有遗憾,一些经验,与诸位新妈妈分享一下: 一, 玩具:小时候无疑会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差不多是跟着感觉走,家里的玩具堆了二个玩具箱,有时看看,很多玩具很好,但由于买的时机不对,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结论:买玩具,应该根据孩子当前的需要买,比如,最小的时候,孩子需要的是”触”,可能后来是”听”,再后来是”色彩”,再后来是”手眼协调”,再后来是”新奇”,再后来是创造”,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玩具给她。早了,就达不到它应有的作用。
二, 故事:每一个妈妈,都会给孩子讲故事,但不同的年令段,需要的故事是不一样的,最早是”角色”,然后是”情节”,然后是”道理”,然后是”情感”,然后是”知识”,然后是”幻想”,给二岁的孩子讲知识性的故事或是给五岁的孩子讲情节类的故事,显然不如反过来效果好。
三, 运动:从最早的翻身,到后来的爬,坐,到后的站,走,跑,骑车,轮滑,舞蹈,泳泳,都需要母亲仔细的判断孩子的发育,适时的给她创造合适的环境。早了,会拔苗助长,晚了,可能错过了她学习这类运动的最轻松而有利的时机。
四, 交流:有时候家里一大家子人,语言不少,但没有人专门在”跟孩子”说话,这种环境对孩子语言发育的刺激不如每天妈妈专门跟她说一会儿话。从开始的音节,到后来的词,句子,到后来的表述,语气。到后来的不同的语言(包括英文等),需要母亲随着孩子的成长,交流中有意识的强调某一方面。
五, 尊重:孩子再小,也是个小人,他的要求可能是无意识的,他的表达未必正确(比如哭或大发脾气),但他的要求未必不合理,他不是大人的附属物,每一个决定和安排,是否有意识的想一下孩子的”意见”。我们的安排对她来说是否真的正确和合理。随着他的成长,是否有意识的给他一些”自我主张”的机会。从玩具的选择,到衣服的搭配,到外出的安排,到课外学习的课程。
六, 视野:从最早的色彩,到后来的玩具,到后来的家居,到公园,倒后来的高山和大海,倒后来的自然,倒后来的天文和地理。孩子的视野一点点在被打开,带着的一岁孩子去爬山,可能不如带着他在草地上奔跑,带着四岁的孩子逛公园,不如带他领略大海和山峰。 很多很多…… 这些内容本没有什么新奇,我强调的是”有利时机””有意识”和循序渐进”,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心中的课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