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当孩子犯小错时,爸爸总单凭自己主观臆断,对孩子行为做出一些不中肯的评价和指责,当孩子想要申辩和解释的时候,爸爸常会更加生气,认为孩子是在狡辩,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也是“不用解释!”
如果,孩子常被喝令“住口”,渐渐就会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他们背负的委屈也会越来越多。
总是,一个人默默承受,背负沉重的思想负担,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爸爸一定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过错,因为,一件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它背后却往往没那么简单。
也许,孩子做错事的初衷是好的,也许,孩子做错的事的确情有可原。
所以,应尽可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以便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心悦诚服接受我们的教育。
家教方法: 方法一:给孩子辩解的权力 爸爸没理由堵住孩子的嘴巴,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
既然,孩子要辩解,说明孩子对爸爸的话有不认同的地方,那么,让孩子把想说的说出来,爸爸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
否则,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只会误解孩子,使孩子受委屈。 给孩子辩解的权力,是尊重孩子的最起码的表现。
爸爸应明白,辩解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
给孩子辩解的权力,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方法二:若是在公共场合,要给孩子“台阶”下 多数孩子爱面子,如在公共场合,爸爸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批评、责罚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这样孩子就易产生对立情绪。
即使,他知道错了,也会“宁死不屈”,强词夺理,甚至,与爸爸对着干。
所以,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爸爸要讲究艺术,注意给孩子“台阶”下。
方法三: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经过调查就信口雌黄,是许多爸爸家长主义思想在作怪,他们想当然认为、主观臆断,使孩子经常被误解。
当孩子准备辩解时,又被他们打压,结果孩子觉得非常冤。
家长们应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没了解事实真相之前,不要对孩子轻易下结论。
如想了解事实真相,就必须充分了解当事者——孩子的意见,这就需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