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松原夫妻俩都重病缠身,一周要透析两次的于孝华还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
5月25日中午,扶余市人民医院内一科106病房。
紧靠房门的病床上坐着一位中年男子,身体略胖,手上打着点滴,右腿已截肢,他的屁股下垫着一块大大的纸尿裤。
紧挨着中年男子的病床上,坐着一名中年女子,身体消瘦,1米7的身高体重仅40公斤,脸色发暗,左侧手臂上的血管布满了针眼,每隔几秒钟,就要大口大口地喘气。
中年男子叫邹继发,今年56岁,中年女子叫于孝华,52岁,两人是夫妻,扶余市陶赖昭镇人。
邹继发7年前被确诊糖尿病,2012年9月病情加重导致右腿截肢。于孝华在丈夫住院期间,突然晕倒在医院,后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一周需要做两次透析才能保住性命。今年5月中旬,邹继发又得了脑梗阻,生活不能自理,于孝华只能一边做透析、一边照顾丈夫。
丈夫截肢妻子得了尿毒症
提到丈夫的病,于孝华落泪了,丈夫虽不能说话,看到妻子哭,他也开始抹眼泪。
于孝华说,她家以前的日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不缺衣少穿,还都有工作,女儿孝顺,婆婆身体硬朗,一家人其乐融融。
十多年前,她所在的单位倒闭失去了工作。2007年,丈夫也从原工作单位粮库下岗。虽说没了工作,一家人靠打些零工也能解决温饱,日子有些清贫,可一家人身体都不错。
转折出现在2008年,邹继发得了糖尿病,于孝华去外地给女儿带孩子。邹继发一个人在家,饮食不规律,加上治疗不及时,2012年邹继发的病情加重,右脚出现溃烂,当年9月在长春做了截肢手术。
就在丈夫治院期间,于孝华突然晕倒在医院,经过检查,她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只能靠做透析维持生命。
为给丈夫治病,于孝华已花光了积蓄,债台高筑。每周两次透析,一个月近2000元的费用,压得老两口喘不过气来。
他们的女儿也靠打工生活,还有孩子,日子过得也不富裕。为了给父母筹钱治病,她只能拼命地打工,减少一切开支,把省下来的钱寄给父母治病。
一周透析两次体重降了50斤
2012年10月,丈夫出院后,于孝华也跟着回到了家中,两人生活都不能自理,靠76岁的婆婆端水做饭,照顾她和丈夫。
于孝华每星期一和星期四都要去长春做透析。她6点多起床,做一个小时的客车到扶余火车站,再坐两个小时的火车到达长春,下午1点开始做透析。做完透析,她得立即打车赶到火车站,再坐火车,倒客车,晚上8点才能到家,她这么折腾,一方面是为了回家照顾丈夫,另一方面是能剩下一点住宿的钱。
“回家后就累倒下了,等身体稍有好转,就又得去做透析,6个月时间,就像是在奔命。”于孝华说。
祸不单行,2013年春节前,她的婆婆王淑芝在外出抱柴时,被柴草垛上掉下的冰块砸伤,手臂、股骨骨折。“实在没能力照顾婆婆了,只好让小姑子接老人接去,半年了,刚刚能下地走路。”于孝华说,这么做实在没有办法了,她觉得自己对不住婆婆,没有尽孝道。
婆婆受伤后,于孝华一个人照顾丈夫,每周她还要去长春透析两次,加上营养不良,身体每况愈下,“医生说让我多吃些营养品,多休息,哪还有钱买好吃的,休息也不好,一个完整的觉都很难,瘦得皮包骨了,前几天称了一下,才80斤重,比原来掉了50斤。”于孝华说,这个月初,扶余市人民医院能做透析了,她就回到扶余做透析,节省了时间,也省下了路费。丈夫的病情也有所好转,生活能够自理,拄着拐杖可以下地走路了。
丈夫生活不能自理由她一人照顾
5月中旬,不幸再一次降临,丈夫突然不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送到医院确诊为脑梗阻。
重病在身的于孝华每天还要照顾丈夫生活,“他太沉了,大小便都不知道,我根本就抱不动他。”于孝华说,同病房病友的家属,每天都帮忙照看。
“天天帮着端屎端尿,婶子去做透析,大家就帮着照看,太不容易了。”病人家属李女士说。
“现在身体越来越不好,没钱没营养品,只能买一些必要的药,来补钙和铁。休息就更不好了,老头子一夜要小便10次,根本就睡不着。”于孝华说,按照医生要求,她应该一周做三次透析,因为没钱,她只能在周一和周四做两次,每到周日和周三,她只能坐在床上大口大口喘气,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于孝华说,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看病给报销,家里三口人都有低保。“就是自己承担的那部分钱,家里也拿不出来。”于孝华说,现在看病的钱都是亲属送来的,她真的担心万一自己再倒下丈夫怎么办。“我一定要活下去,不能把他一个扔下,不能给女儿留下麻烦。”于孝华用沙哑的声音说。
采访结束时,一位饭店服务员来送餐,老两口的午餐是两碗冷面。于孝华从兜里掏出一卷钱,递给服务员10元钱,她的手中还有100多元钱,这是她身上所有的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