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扶松花江大桥建成于1973年,9月29日剪彩通车。这座桥当时的主要作用是战备桥,桥面可以通过60吨重的坦克,这些在当时都是保密的。
上图所展示的就是俺记忆中“扶余”的一角,这个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
照片拍摄地址,客运站路北,拍摄点,当年的钟楼或者水利招待所,现在的那个鑫源大厦.
江北博物馆­,原址在现在的江北六中背面,一坐很结实的建筑,如果亲临过这个建筑的人,都不会忘记70年代之前那些建筑的质量.
小时侯,老人给我讲过那里50年代经常举办展览,有火车,飞机等的电动模型,很让我向往.不过,我记事的时候那里就很少办展览了.
于是80年后,几次说那里要拆迁.一些"保守的"人们没同意,并把这个建筑申请为省级文物.
它的北边是一个日杂商店,里面有鞭炮地卖,再北面是影剧院;再后来那里举办过美术展览和培训,再再后来,大家可以想象,这个建筑还是"说没就没了",如今就是它都没了,那影剧院谁还能让他剩下?
电影院­--太多的故事,当年除了这里还有工会俱乐部以及70年代中期修的影剧院成了本县最繁华的文化场所.
那时,为了看场电影孩子们得积攒好多天.而对于电影票的购买场面是现在的孩子们所无法想象的,就在左边那个小窗户上"堆"满了买票的人.
当日本电影<追捕>出现后,随着60-70年孩子在80年集体"发作",这里也成了滋事和生财的场所.
自己第一次的伤感来自于在那看的电影<小街>再次的伤感来于电影<夕照街>
至于外国的<39级台阶><大独裁者><摩登时代><一个国王在纽约><虎口脱险><古堡幽灵><英俊少年><生死搏斗>和后来的<两个人的车站><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等,让自己总是难忘,随后再也没感觉有超过它们的片子.
大幸福摩托车、哑巴、老电影、买票排队,记得那个时候的电影海报都是手工绘画,
我的记忆有一次上演<26副画面里的战斗>我花0.15元买的电影票有人给我10元要购买,那相当于学徒工半月工资呢,但我就是没卖,不过事后我有些后悔了,嘿嘿,因为它根本没有电影<桥>的那个意境.再后来电影票涨价到0.25元.
那时电影院整天放歌曲,那俩大喇叭的声音在江边我的家都能听见.熟悉的歌曲有<鸽子><红河谷>郑绪兰等那个时代的歌曲,我们的学校就在它的背后.至今我还纳闷,为什么那时的学生没那么娇贵嫌电影院的歌声呢?老师也不和电影院理论说干扰学习了.并且,在那样歌声的干扰下学习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现在的实际学识和本领比现在学习不能让家人看电视,考个试都要"戒-严"的学生比,谁更有能力?
还记得当时的把门的是个哑巴,很厉害的,对于我们这些妄图蒙混进场的小家伙,他很敢下黑手.
去年在江边我看见了70年代末在电影院"待业"售票的一个小帅哥,想当年估计青睐他的女孩子肯定不少.不过那天他的样子是被妻子搀扶着走路的,好象脑袋有毛病了;
至于电影院本身,随着后来周边的包括厕所都被出租之后,大约在90年代,随着"一把火"的再次出现,它也落得了和吉林市博物馆一样的命运.随风去了.没听说什么原因,没听到哪个"组织"对这个事情负责,呵呵,几代人的记忆被定格在了那火焰升起之前.
人民商场­--故事里的事情,82年之后的故事,之前是商业部门的单位,83年开业
重建之后的这个商场主人身份自然变了,已经不是"人民"的了
房子的价格也到了2-3万,也不算贵,哈,商企的价格还不敌某些地方的住宅呢,
这个是彩色的了,看画面上的人,都是谁呢?
影剧院­,77年之前的建筑,两层的建筑,屋顶有葵花灯,模仿大会堂的样子,后来两层之间被"盖上了",下面变成了舞厅,旁边变成了咖啡屋.在这里所看电影,按自己的记忆的顺序有<大闹天宫><沸腾的山城>(这个电影学校包场,进场时候阳光灿烂,随着剧情的"感染",散场的时候,老天也哭了,当地第一场冒烟大雪来了,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不测风云); 上中学以后在这看的<少林寺><红高粱>..........
扶余县医院­--与烈士陵园对望。左侧北边没显示的楼,正楼原来是伪满时期的建筑.从画面的汽车看,桑塔那是95年以后的.这个楼也是80末或者90初修建的。
就在JEEP车的后面的平房,为原来的太平房。照片的西侧是烈士陵园,最初是一个树带,70年代末期,不知道是计生还是什么原因,那里常有死掉的婴儿尸体被扔在那里.....很多,看着不舒服.....
再北侧的壕沟,夏季时,菜点卖不掉的角瓜也成车的被倾倒...
烈士陵园 ­,
老建筑之中,估计是唯一没被当前的所谓城市改造"改造"的地方.但周围已经没有了完整的围墙,园子越来越小.记忆中,我们在那里上过课,不是野游,是学校拆房子,时间是78-79,不过我感觉在那读书可以,上课么,太难受.
它的背后是面粉厂,日本侵略之前叫火磨,北斜对过是啤酒厂,这个啤酒厂随着某年的一个意外事件,在啤酒罐里发现一女尸后就落魄,闲置后改制了.原因么,没人深究.
正面对着的有烟酒批发,糕点厂,食品厂,百货批发,一厂的15站(那里有个人叫"上校")?,里面还有老醋厂,"土产批发"和县医院,当年那个胡同里经常来往着大车社后来叫货运公司的大马车,放学的时候我们总爱爬那马车搭车回家,有的老板子默许,有的就用鞭子抽人,那马车很长,好几个大马拉着的,据说是来往于三岔河之间的货车.往来一次好象得两天吧。
如今,除了县医院外,东侧的建筑基本都被"开发"了.
死了栽的故事,提起老扶余,当年的风沙是一道很强烈的景观。据了解,解放前本地沿江就存在一条长150多公里宽0.5-1公里的大沙带,1950年,以田富为代表的老一代人们经过40多年的治理,终于将沙患治理成功,自己的记忆中原货运公司东、小白楼南侧是一个很大的沙丘,西环到造纸厂、西沙坨子都是沙子。那时侯人“傻”啊,他们创造了太多有利于群体生存发展的奇迹,
如今呢?都自私,似乎聪明了,不过最后的结局如何?有头脑的都能估算出来,
照片地址估计在农林村-小溪浪河,当年那里还有个望林台呢,据说是木头搭建的,
为扶余当时"最高"建筑.我小时侯存在,但始终没上去过。
田富 1913年出生,1992年去世。
代表语“死了栽,死了再载”。
小白楼南侧是一个很大的沙丘 这个沙丘可不小一般都叫南沙滩,东至五中路西 南面到南环 西面到土产公司大墙北面到建设小学前面有个胡同胡同南面就一排房子,我家就在沙滩的北侧现在的建设小学路南有个磕头机的附近,看着沙滩一点一点没的,现在东镇国际城圈起来的地方以前都是沙滩最高的地方有6、7米高,上面种满了杨树,大杨树都15、6米高,有个看沙子和树的人叫什么 曲跩子..那时候放学后都去南沙滩玩,骑马战等等 要是和小朋友打架了也都相约去南沙滩打,其实就是去摔跤...
据说验收时候,通过的是100吨的坦克,当初标称的为13吨,现在油田的千型压列车都灾-40吨呢,跑了快30年了
当年的零七一零四工程工地,即前扶松花江大桥,国家立项编号07104,所以称之为07104工程。
接着发几个大桥修建时的照片,来源于清风斋主的博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