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就是帮助他发现真实的自我,帮助他把自己的这种独特行为和身份意识融入到群体之中,让他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意愿,同时帮助他理解这些意愿 的实现是有限制的,有些是被禁止的。
这不能仅靠说教来实现,只有让孩子认识到对他的限制是正确的,而且成年人本身服从和遵守这种限制,他自己才可能去相信和遵守。
我想起来我小时候经常对爸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自己都遵守不了对我要求的那些规则,那么请不要要求我也一并做到。
这里不是说去挑战大人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而是希望能督促成年人去明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成人应该建立的表率。要知道来自父母对世界的某些不认同,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且容易导致孩子认知混淆的。父母或者老师,这里指向的是所有孩子成长中可以接触到的成人们。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活得如此辛苦,所以回头来面对孩子想要倾注全部的爱是完全可以理解,但是首先要明确对孩子的占有性问题。本书开篇提及的父母与孩子的正确关系的对待,不是爱的关系,有感情的纽带,有在一起很开心的有爱的前提,但是,没有爱人一般互相占有的要求。在爱的前提下,人们总是不知不觉就开始要求,在爱情里是这样,在亲情里不比爱情浅多少。有这种充满占有的爱,谁能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当4年前我捡起了一本《不要用爱控制我》看得是泪流满面,4年后接触到这本《光有爱还不够》,里面多次提到父母对孩子的从属性关系,我认为正是有这一层从属的牵绊,所以每个人都在用一种爱的名义,去进一步加深对孩子的无形伤害。
作者很明确地提出了孩子不是谁都附属品,首先要把孩子当成是正在成长的人,既然是在成长,成人的作用是指导、教育还是溺爱或者独断告知呢?作者也很温暖地明确给每个家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像爬台阶一样,有天他发现他必须要站起来才可以够到上一层,在这个过程里头,父母和孩子一样紧张与全神贯注,他们之间有个彼此“断奶”、“阉割”的过程,父母要先主动明白这第一层道理,然后适应一种内心的割舍,一如孩子更大之后,最后总是要开始独立过自己的人生一样,不能因为孩子还小,这种“断奶”、“阉割”的心理就去忽略或者逃避。
在文章的叙述里,作者也多次提到一些所谓在精神分析领域的“专家”给父母所带来的误解。我觉得作为这块领域的专业人士,能直接正视这个行业所导致的一些误解和依赖,是对自己的专业非常自信也非常负责的表现。尤其是父母可以接受孩子在心理上的漫长治疗过程,却从来没有和孩子们一起来面对,同时如同孩子上学时要上补习班加营养餐那般,淹没在这个“专家”那个“教授”的箴言里头,却从来没有发现有时候一个孩子心理上的问题解决,家长自己是完全有能力去解决或者在专业人士提醒下,坚持并自己来解决的。
总体来说,这本书并没有在拷问家长的良心,而是从可能很多家长根本无意识或者无力去面对这一滩他们所谓的“烂摊子”里头,给家长更多呼吸道空间,理顺自己的思绪。只有成年人勇敢起来,在我们庇护下成长的孩子们,才有更多可能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