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抗洪抢险的壮丽画卷中,在哈拉毛都镇活跃着一支“勇于担当、情系松原”的由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组成的抗洪突击队。
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队伍。连日来,他们以特有的忠诚与执着、责任与奉献、勇气与胆识,立下了“誓与大堤共存亡,坚决打赢抗洪抢险攻坚战”的铮铮誓言,积极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谱写了一曲无私无畏、勇敢顽强、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
8月1日,哈达山指挥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抗洪抢险各支队伍按照指定的位置,进入抗洪实战状态。接到通知后,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高度重视,把其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紧急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了哈达山抗洪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抗洪抢险工作指挥部,明确工作职责,安排部署任务,做到了组织领导、人员分工、物资保障、工作措施“四到位”。
该局任务区位于第二松花江松原段上游,紧邻市区和哈达山水利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不在洪峰到来之前把大堤加高任务完成,那么,沿江百姓的安危、国家的财产损失将无法想象……
抗洪抢险,就是和洪峰赛跑;赢得时间,才有机会赢得胜利!
当日,该局指挥部迅速组成由十台自卸车、两台挖掘机、两台装载机、两台指挥车、两台后勤保障车所组成的抗洪抢险车队;同时,并以最快的速度集结了由干部职工共30人组成的抢险队。刚刚成立两个月的机械处全体参战人员在处长王隽矿的带领下,紧急进入卡拉木,刚进场就接到长达近500米的卡拉木段大堤加高加厚抢险任务。
抢险期间,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局长任东升多次指示安排任务,副局长于东升,机械工程处书记马平,项目部副经理郑永福、高荣峰、毕东宇、技术负责人张守武等在抢险第一线,指挥机械,挖土装袋子,扛运编织袋。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熟悉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带动了一线群众的积极性。
项目部班子成员轮流带班,分成4个巡逻小组,实行24小时在指定地段巡查江堤和24小时值班值宿制度,提出了“坚守本职岗位,保持通讯畅通,全力以赴抗洪抢险”的具体要求,广大抗洪勇士心不散、劲不减,不讲任何条件,没有任何怨言,不讲任何困难,只有默默奉献。
大堤上,抢险的车辆虽然在抢时间,却组织有序,章法不乱。机械24小时不停运作,尽管人员显得十分疲惫,有时候在一天之中只吃了一顿饭,却没有一句怨言。
抗洪勇士们斗志昂扬,以苦为荣,轻伤不下第一线,鏖战于大堤。机械工程处处长王隽矿不顾身体高烧带病坚持在前线指挥抗洪抢险工作,车队队长赵德权拉肚子,但他坚持24小时不离开车。
经过4天4夜的奋战,抢险车队完成了三段近500米长,填筑总方量近20000立方米的堤坝抢筑任务,出色地完成了抢险任务。
在抢险车队抢筑卡拉木大堤的同时,该局抢险队人员也在哈玛段150米的大堤上不分昼夜、紧张地灌注、背运沙袋土,抢护大堤迎水坡。
8月5日,卡拉木段大堤加高及哈玛段大堤抢护的任务圆满完成,洪峰平稳通过,王府、哈玛段堤防经受住了特大洪水的考验。
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的水利人再立一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