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商务平台日益激烈的竞争下,消费者们所看到的“原价”“折扣”以及各种形式的“优惠价”“促销价”是否真实?商家是否存在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是否侵害消费者权益?
在电子商务平台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战略,抢夺客户群最有效方式往往就是直接降价。然而,消费者们所看到的“原价”“折扣”以及各种形式的“优惠价”“促销价”是否真实?商家是否存在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是否侵害消费者权益? 近日常熟法院就受理了这样一起诉讼,3月24日,金某诉至法院,认为她在天猫平台某数码专营店购买的一台佳能照相机和一个三星平板电脑,系被因商家发布的不实降价信息所误导,要求商家退还商品价款并支付商品价款一倍的赔偿款。 2014年2月25、26日,金某在天猫平台某数码专营店购买一台佳能 700D单反相机和一台三星8寸平板电脑,交易价格分别为5499元、1599元,共计7098元。当时的页面显示“原价”分别为6517元、2069元。事后金某得知,“原价”应为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而她经过核实购入的这两件产品的交易记录后发现,单反相机2月21日的交易价格为5399元、平板电脑的交易价格为1588元,与被告标注的原价存在很大差距。据此金某认为该数码专营店已构成价格欺诈,要求维权获得赔偿。 该数码专营店在应诉后,与金某进行了积极的协商,最后双方达成和解,金某原价退回商品并获得价款一倍赔偿款。
法官说法: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必须通过法律进行规范,《价格法》目的便是维护市场价格合理形成的公平竞争环境。该法第十四条中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诸如此类“假降价、真欺客”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商家利用对消费者误导性、欺骗性的降价,传递虚假价格信号,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因此应当承担由此引起的不利后果。再者,“诚信驶得万年船”,商家一旦失信将会遭到消费者唾弃,也必将被诚信市场所淘汰出局。最后,希望广大消费者在交易前做足“功课”,在发现自己掉进商家的陷阱后要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推动诚信市场做出贡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