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一座被誉为“石化新城”的资源型城市。 石油,一度被视为松原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松原人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全力改变“一油独大”的经济结构,积极探索新的跨越发展之路…… |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国际性问题,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重大研究课题。在众多著名经济学家眼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被称为世界级的难题。
用松原市委书记高福平的话说:“再难,我们也要知难而进、知难而上,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松原市情的、科学、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走进松原,你会发现,这份自信与从容,源自松原人积极进取的信念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更源自于松原人的历史责任和厚积薄发。
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油而建、因油而兴”的松原主动出击,提出了“转型发展、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松原”的宏伟目标,拉开了资源型城市主动转型的序幕,实现了由“一油独大”,到三足鼎立、百花竞放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油气开采和化工、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商贸和旅游三大产业体系,精心打造了装备制造、新型建材、能源、化肥等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了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鼎足而立,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推动了地方经济迅速驶入“有序、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未雨绸缪:资源城市主动转型
“松原是个好地方,资源好、环境好、工作基础好,干部群众对加快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这是外界对松原的普遍评价。
2013年3月,松原市委书记高福平同志上任伊始,率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就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战略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密集调研,力求探寻松原实现跨越发展的切实可行路径。
访县区、走企业、进工厂、入农户,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松原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的足迹踏遍了全市各县(市)区。深入的走访和调研,很多严峻的现实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经济质量不高、效益不佳,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油气开采一业独大,非油产业及地方工业发展缓慢;民营经济总量小、实力弱、层次低、创新能力差,总体水平不高;县域经济发展落后,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贡献都不足;城镇化水平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使松原地方经济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但“一油独大”的产业格局、拼资源的发展模式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抗风险能力逐渐脆弱,发展后劲不足,松原未来的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这是一组沉重的数据:目前,油气开采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0%左右,创造的税收占全口径税收的63%左右,非油产业中占GDP比重最高的是农产品加工业,也只有6.3%,其它行业基本在1%到3%之间。
这是两条相似的曲线:纵观松原二十年经济发展曲线,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正是油气开采的上产时期,而油气开采一旦步入调整和低迷期,松原经济就出现徘徊。民间形象的说法就是:“油田‘打喷嚏’,松原就‘感冒’。”
如何改变单纯靠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的局面,实现松原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这一发展中的新课题,现实地摆在了松原新一届执政者的面前。
虽然松原正处在资源型经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松原尚有相对丰富的油气资源,有已经初具规模的能源、建材、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群体,但松原新一届领导班子清醒地意识到:在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不能漠视潜在的危机,为暂时的GDP上升而沾沾自喜,更不能等到资源枯竭才慌了手脚、乱了阵脚。松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已经到了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重要时期。站在转型的拐点上,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抓得早、抓得实、抓得好,就可能顺利过关,步入一个新天地,否则,就很有可能陷入“资源优势陷阱”。
跃变之音:绘就惠及民生的蓝图
中国复兴之梦,催动吉林老工业基地精神焕发。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历史节点下,在松原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重要时期,2013年7月,松原市委五届三次全会胜利召开。
新一届松原领导者立足市情,高瞻远瞩,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发展模式的桎梏,科学分析松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转型发展,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松原”的全新构想。
市委书记高福平在市委五届三次会议上的报告,让松原人为之一振。
这是一个福泽松原的美好愿景——报告通篇贯穿着转型发展的红线,不仅阐述了推进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回答了为什么要转型发展的问题;而且描绘了推进转型发展的“路线图”,清晰地回答了怎样转型发展的问题。它既是对过去历届班子探索发展道路的延续和发展,又是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的继承和深化。
这是一篇温暖的政治宣言——“转型发展,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松原”,透过全新的施政纲领,人们不仅看到了松原人不谋一时一地,与国同呼,与民同吸,牵动全局的一份能量,也听到了在这个复杂多变、布满机遇的时代里,最为温暖而响亮的跃变之音。
这是一幅惠及民生的恢宏蓝图——“十大工程”之间互为关联,互相支撑,它涉及到松原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一切的指向是富民强市,让松原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它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代表了群众的利益,赢得了百姓真心实意的拥护与发自内心的赞誉。
发展之悟:观念一变天地宽
“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模式所局限。”要使转型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发展模式的桎梏至关重要;转变作风,形成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至关重要;开拓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至关重要——松原大地上演了一幕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发展大戏!
按照吉林省委要求,松原率先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治理环境、优化服务,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讨论活动,找差距、查不足,一系列学习讨论活动行动迅速,进展顺利,氛围浓厚,成效明显。
全市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开班,来自全市78个乡镇的“一把手接受集中学习培训。全市120余名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对照革命先辈和勤廉典型“正衣冠”,在思想深处“洗洗澡”,达到了“健身治病”的目的。形成了上行下效的正效应,形成了一把手标杆作用的正效应。人们高兴地看到,松原市党政领导干部纷纷走出办公楼,轻车简从,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真真切切听民意、实实在在解难题、勤勤恳恳办实事。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为“幸福松原”四个字做最充实、最生动、最精彩的诠释。
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政府职能大转变。各级政府无论作决策、上项目,还是搞服务、保民生,都力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实行重大民生事项财政支出跟踪审计制度,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松原市政府通过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所有审批项目全部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将部门所有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办公室。按照“五权”要求,实施全程控权,切实“把权力放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小“富”不求安,再辟一条新路,谋求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这一重大发展理念在松原大地上涌动。突破思维瓶颈、提升思想境界,动力随之而来,各级干部呈现出了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市各地各部门紧密配合,团结协作,打出一套套促转型、谋发展的“组合拳”。 松原,一座被誉为“石化新城”的资源型城市。 石油,一度被视为松原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松原人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全力改变“一油独大”的经济结构,积极探索新的跨越发展之路……
“稳”与“好”——松原转型发展成效初步显现
今年,松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原油量价齐跌,双重因素导致全市GDP同比减少29.5亿元;全年包括合资合作小油田在内,预计减少增加值37亿元;近两年引进的重大项目正在建设中,尚未进入显效期;年初低温,出现春涝、洪水等自然灾害……
在如此巨大压力面前,今年上半年,松原全市经济交出了这样一张答卷:上半年,全市GDP完成710.2亿元,同比增长9%;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71.6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居全省第一位,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斐然成绩并非偶然,稳中有进,进中有好的数据和事实佐证着松原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发展成效初步显现。市统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分析:“以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折射出在资源、环境等因素倒逼下,全市加快了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加工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并重转变,经济质态进一步得到优化。”
秋末,市农业部门又传来喜讯,全市粮食总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农业丰收大局已定。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工程,松原农业生产的现代农业格局正在形成。
大合作,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前行。今年,加入长岭云天化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长岭县长岭镇的农民真正尝到了“大合作”的甜头。农民老杨是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以前种12亩地,年收入顶多7000多元。今年加入合作社后,转包了100亩地,整个种植过程得到了合作社的全力支持,老杨说:“今年地虽然多了,可一点儿没觉着累,轻轻松松赚20万元不成问题。”目前,长岭镇已经有435户1208人,自愿签下了合同书,按下了红手印。“大合作”激发出大潜力,如今,像长岭云天化农业专业合作社这样新的生产关系和组织形式越来越被农民所接受,家庭农场在松原已经蔚然成风。
大科技,从弱质农业到高产高效。今年,高光效这项新耕作技术得到了松原市农民的普遍欢迎,新技术的成功推广让农民生产热情高,全市全年共投入生产资金46.5亿元,比去年多3.5亿元。在确保高光效、玉米膜下滴灌等重大增产技术落实到户的同时,农业专家继续推广种子包衣、三犁穿打垄、底肥深施等大科技,为粮食丰收打下牢固基础。
大水利,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今年,松原百姓翘首企盼的民生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工程部分设计功能的综合效益正逐步显现,已实现对前郭灌区233万亩水田的自流灌溉,千余户农民彻底结束提水灌溉历史。据了解,哈达山水利枢纽主要配套工程灌区工程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为松原市增产粮食30亿斤,占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计划的1/3左右,项目区内农民年人均增收可在3000元以上。
“增”与“调”——重大工业项目构建三大产业体系
以增量调结构,在调整中扩增量,大而优的增量在迅速改变存量的同时,悄然助推着松原经济发展。
初秋,美丽的松原,各大项目建设工地繁忙依旧。细看,这些项目的“含金量”却跟从前大不相同——
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盼盼食品工业园一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工业园占地380亩,主要生产烘焙类、膨化类的休闲食品以及饮料饮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成为盼盼食品集团未来的东北亚产业中心,不仅涵盖东三省,还将辐射俄罗斯、朝鲜和韩国等周边国家。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设计年产值超过12亿元,利税可达1.5亿元。
凭借着良好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松原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9.7亿元,增长25.4%。全市3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437个,亿元以上项目90个。其中,最为全市人民关注的是由“十个重大工业项目”初步构建起的三大产业体系:以吉港200万吨LNG、富德20万吨EVA等项目为主的油气开采和化工产业体系;以盼盼食品工业园、嘉吉扩能、中粮肉食产业链基地等项目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体系;以沃尔玛大型卖场,哈达山、查干湖旅游开发等项目为主的商贸和旅游产业体系,这三大体系将成为支撑松原转型发展的骨架和硬支撑。
这些重大工业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大”而“优”,不仅引进规模大,且核心竞争力强,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产业关联度高。虽然项目建设期多在2年至3年,但建成投产后,对松原全市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总量、促进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松原市丙烯产业链项目、食品产业群项目、天然气产业群项目等40个项目成功入园吉林省重点招商推动项目,松原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已经相当明显。
“加”与“减”——闯关夺隘 转型目标更加清晰
饮水更加清澈甘甜了,背街小巷平坦通畅了……和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却困扰他们多年的“疑难杂症”正在逐步解决。转型发展,说到底,是为了让百姓分享发展成果。近年来,松原市委、市政府把“民生”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民生保障只加不减,坚持用新增财力的80%惠民生,“加”足了松原人的富足、幸福。
经济下行,同样考验松原脱胎换骨、坚守转型定力的决心,市委、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巧做“加减法”。生态保护是硬约束,全市领导干部动真格、来硬的,新项目上马,前提是总量控制、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对“两高一资”项目以及超总量超标准排放的项目控死管牢;对老项目实行“以新带老”。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松原“壮士断腕”,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减”掉污染能耗项目。
一系列果断有力的“减法”一方面加快了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另一方面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空间的扩大。松原将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在持续改善产业结构的“增量”上下功夫,重点建设了天安物流、沃尔玛、馨三百购物中心等40个亿元以上项目,全力做好哈达山冰雪影视基地、中国北方爱晚基地等19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谋划和前期推进工作。
日前,松原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了鼓励政策,建立了专项扶持资金,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全市要引进总部企业35户,尽快壮大松原区域经济规模和财政实力。以现代新兴服务业态项目促提升,松原全力引进地区总部经济分支机构和国内外知名品牌进驻松原,提升松原知名度和影响力,重点引导建设服务外包、会展、信息、咨询、中介等新兴业态,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尤其令松原人倍感振奋、充满希望的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松原在油页岩、页岩气的开发利用上得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全省核心开发区被确定在松原。目前,松原市委市政府已经先行一步,做好了与科研院校的对接和协调,积极主动争得发展先机。
“转型发展,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松原”——这不仅是松原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个续写辉煌的新起点。当我们一次次深情地回首松原的过去,当我们一次次激情地展望松原的未来时,和着振兴吉林、科学发展的激扬鼓点,我们清晰地看到,转型,形成的是松原的发展理念;发展,写下的是松原的创新探索;挑战,塑造了松原精神;奋进,铸就松原品格,凝聚松原力量!
在繁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松原一路闯关夺隘,松原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松原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定、更加无畏、更加震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