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高学历家长为何养育出“自闭”的孩子?作者:尹建莉
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妈妈写给我的一封信。从她锥心泣血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自闭”的孩子容易出现在高学历、高素质的家长群体中,一个自身优秀、对孩子也有爱心的家长是如何无意识地把错误犯到极致的,制造出一个问题儿童。
此文可以为许多家长提供前车之鉴,或为有相关困惑的家长提供改善思路及信心。谢谢这位家长的分享。
以下文字中括号内紫色字体部分为我对种种“措施”的点评和建议。
尹老师:
精读了两遍您的书,又看了您的访谈光盘。读后、看后的感想简直可以用“幡然醒悟”来形容,我就是那个拿着锄头的农夫,一点一点地把我的孩子变成了“石头”。可惜我的孩子已经5岁半了,这5-6年以来,我把您书里说到的情绪方面的错误一犯再犯,而且都错误到了极致。焦虑、紧张、不安几乎占据着所有的时间,所以我的孩子特别没有安全感,极度的胆怯、自卑,简直到了问题儿童的程度。知道您的时间宝贵,我把这几年的情况梳理了一下,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导:
一、孩子现在的状况
妙妙现在满5岁了。她的表现主要是不敢表现自己,显得非常的不自信。她的记忆力和运动能力都很强,但是却不敢表现出来。现在的状况主要是:
1.不敢和家人以外的人说话。到幼儿园两年来,从来没有主动和老师说过话,连“我要小便”之类的话都不敢说,碰到这种情况时都是老师故意问她“你想干什么呀?” 她才会用比蚊子都小的声音说“小便”。通过我们两年的努力,和小朋友的交流稍微好于老师的,但也限于回答别人的问题。平时出去碰到别人问她“多大了?” “叫什么名字?”等问题一概不回答。
2.不敢表现。她的弹跳能力很好,立定跳远可以跳到1米以上,但是当旁边有别人时,她就不敢跳了,特别是如果有家长说“这小姑娘跳得真远!”她的反应就是马上不跳了。在幼儿园时体能测试,她本来能跳挺远的,但是,因为他前面的小朋友跳的不远,她就跟着人家也跳得不远。好像特别不愿意超过别人。有一次带她去参加亲子团的活动,其他17个家庭的孩子都上前表演节目,唱歌、跳舞、诗朗诵,等等,但她就是不去,其实她的歌唱得不错,也会朗诵好多诗,但死活不上去。问她为什么,她就是说“害怕”。
3. 不愿意别人表扬自己。如果别人说她“聪明”、“真棒”等,她会特别反感。有一次她画画,旁边的老师说“你画的真棒!”她立刻不画了,而且冲着人家特别大声的说“讨厌!”,搞得别人特别尴尬。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有时候她又挺期望别人的肯定,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说她的画不好,她都气哭了。
4. 害怕别人说“谢谢”。只要别人一说谢谢她,马上就哭,偶尔即便不哭,也会非常不高兴。因为怕别人谢谢,她都不愿意帮助别人,哪怕是递个东西都不愿意,就是因为怕别人谢谢她。其实她不太在意和别人分享东西,但是,因为怕别人谢谢,她非常不愿意给别人东西。在家里给我们递东西时也畏畏缩缩的。
上面这几个表现我想是互相关联的,因为不愿别人表扬,所以不爱表现自己,可能在她心里,说话也是一种表现,所以索性也不愿意说话。谢谢也可以归为表扬是一种吧!所以根源还是不愿意别人表扬,不愿意别人关注。(不知道分析得对不对?)我甚至怀疑,她心目中的语言体系是不是和我们不一样,凡是表扬、夸奖的词汇她都认为是坏的?我也跟她说过好多次“被表扬是好事”,她都回答说“不对,是坏事!”简直是没法说。(妈妈潜意识中难以承担自己的过失,想找客观理由:“她心目中的语言体系是不是和我们不一样……”,不过她在下面的文字中很勇敢地写出了自己的过失。)
还有,我觉得孩子特别爱紧张。只要一到稍微陌生一点的环境,或者是需要她说话的情景,她的肩膀就会不由自主地收紧、整个人显得特别紧张,也特别可怜。
(所有的表现都互为因果,是正常生命处处受阻后的变态反应,原因全部可以从以下内容找到)
二、我及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一)怀孕期间-孩子两岁半,心情极度焦虑
我是一个过于好强的人,怀孕期间,正好赶上我们单位进行考试,我又恰好是符合条件的考虑人员,于是,从怀孕3个月开始,我就一直在紧张的准备考试。这还没什么,到了快生的前一个月,考试的日期还迟迟不定,我每天都在是否参加考试、能不能参加考试之间煎熬。孩子出生后,幸好单位又临时决定推迟考试,我在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参加了考试,由于成绩还不错,后来又一直准备面试,直到孩子孩子5个月时,都一路通过,我终于考试成功,记得那天知道确切消息后,我在孩子脸蛋上深深地亲了一口,现在想来,那是自己第一次由衷地满怀母爱地亲吻我的孩子,我是个多么吝啬的母亲啊!
孩子6个月大,我回到单位上班,到了一个新的部门。由于自己对于新的业务不熟悉,工作非常辛苦;自己又是急脾气,碰到工作任务多、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的时候经常紧张而又焦虑,非常非常着急。那段时间我爱人的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生活在我眼里一团糟,我不停地跟老公说太不应该离开原来的单位了,我们的生活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没法过了。老公当时也非常沮丧,但他不愿和我多说让我伤心,他的方式就是少回家,有时候自己实在烦闷了就去爬香山。但他回家少直接导致了我的心情更加不好。我们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孩子的表现是这样的:
1岁之前:
1.比较爱哭,记得4-5个月大时有一次实在哭得太厉害我们还带她去了医院,也没查出什么原因,人家到了医院就不哭了;
2.没有学会爬就直接会走了。爬的重要性我非常清楚,但当时真是太笨了,整天就知道跟孩子说“你要爬”,连自己做爬的动作来教孩子都不知道。
1岁-2岁半:
1.说话、交往方面:1岁开始会叫“妈妈”“姑姑”(管看她的阿姨叫姑姑),后来大概1岁半的时候突然什么都不说了,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而且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别人和她说话也不看人家,也不笑,院子里的阿姨都叫她“小严肃”。每天看到比她还小的孩子叫着“妈妈”扑到妈妈怀里,我是羡慕的要命,但我当时怕越逼着她说她越是不说,所以连引导她说话也不敢,在她面前也不敢表达出我希望她尽快说话的想法。
后来两岁左右,妙妙又开始慢慢说话了,一开始不叫“妈妈”,非叫“娃娃”,那我也答应,也高兴,终于慢慢的都开始说了,到了两岁半,几乎什么话都会说了,但还是不爱说,特别是不和别人说。有那么几个月,碰到熟人要打招呼时,我说“妙妙,说阿姨好!”,她就会说“阿姨好!”,过了几个月,连这个也不说了,不知什么原因。我自认为自己还是一个比较爱打招呼的人,也非常注意在孩子面前做榜样,但她并没有受我的感染。
2.非常胆怯。最突出的一个表现是不敢往嘴里放东西吃。别的孩子自己拿着面包吃得津津有味,她却不敢自己吃,非要大人喂她吃。我发现她不敢自己吃东西时已经1岁2-3个月了,这才联想到她小时候也没有象别的孩子那样吃手指,拿到东西就往嘴里放的情况更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现在想来,这都是由于我过于小心了,我当时带孩子就一本指导书,那上面按照孩子的月份提示各种注意事项:防止孩子被电到、防止孩子摔伤,诸如此类,我就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跟保姆也是经常这么说,搞得孩子什么都不敢做,最终都不敢自己吃东西了。
吃东西的问题是新的保姆(十七岁的小姐姐)来了之后解决的:她经常带她去逛超市,终于发现她爱吃一种叫“好多鱼”的零食,就先培养她爱吃。买回来,故意借口什么事走开,就看到妙妙犹犹豫豫地、慢慢地、但终于是自己拿起“好多鱼”放到嘴里吃了!当时我看到那一幕眼泪差点儿没掉下来!
现在反思我自己,我就是只会着急,但根本不知道怎么采取行动,连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都不如。
(二)两岁半-三岁半,怀疑孩子是自闭症
孩子总不敢说话,我非常着急,于是采用了较极端的方法,送她去幼儿园,她2岁半就上了幼儿园,适应的也不错,非常乖,就是不爱说话。
我开始上网查询,越看越觉得像是自闭症。我特别焦虑的时候还挂过北医六院的专家号。他们都说不能确定,也都说不愿意被表扬这种情况很少见。我实在是急得没办法,跟老公说他除了说“肯定不是”之外,也没有什么分析。我开始频繁地上“以琳自闭症论坛”,越看越象,我甚至都报了名去参加自闭症矫治的培训。在这时,认识了一个自闭症老师,他看到我在网上的留言,联系我需要不需要家庭教师矫治孩子,我说需要,请他来家里,来了之后他说:你家孩子不是自闭症啊!我倒是挺想挣你这份钱,但你家孩子肯定不是。
我的心一下子松下来了。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出去吃饭,记得那天孩子特别开心,老是笑,估计她那个小心眼儿里也觉得自己被摘帽了,好高兴!现在想来真是一阵阵心酸。(孩子其实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给孩子贴个有病的标签,会就此把孩子彻底打垮。这个老师真是好人,他不会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他放弃的只是一点小钱,但他拯救了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现在想起来,我和爱人虽然都是硕士毕业,但是在孩子教育方面,简直就是白痴。我是急脾气,觉得孩子很多事情就应该懂,应该会,但凡表现差一点就觉得是有什么问题,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妙妙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孩子,受到我的心理暗示,她的行为越来越像不正常儿童。(重要问题根源)
(三) 三岁半之后,开始注意培养孩子交往,但收效不大。
一、采取的措施
1. 咨询专家。
儿研所、儿童医院的心理门诊都挂过,还咨询过中科院、北师大心理所的老师。他们的建议是:孩子如果不愿意被表扬就换一个方式,把表扬具体化,比如说,你这个画的那个部分画得不错,你这个手串穿得很有特色。(表扬要具体,这是对的)
中科院的专家还说要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比如:如果那个部分也画得好一些就更好了,(不赞成这样,小孩子画画,可以随心所欲,干吗需要成人评价?而且妈妈真有评价一幅画的专业水平吗?这种建议根本不具有操作性。如果想激励孩子,不如说:这个画妈妈很喜欢,咱们把它装个框子,放柜子上吧。孩子看到自己的画被当作家庭中的装饰品,自然会有信心。)等等。
关于不爱表现,专家的意见是要带她多参加活动(要感觉孩子是否愿意,可以鼓励,但不要强迫,否则更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另外,有一点特别小的进步就要及时肯定,如果不愿意被口头表扬就奖励小贴画、糖果,或者亲一口(不要“奖励”,孩子已表现出对“表扬”的反感,亲一口表示出家长的愉快这就足够了。)。
关于其他的表现,他们提出的建议的总原则是逐步脱敏,比如不爱说话,就让她先和熟悉的人说,之后是熟悉的小朋友,之后是不熟悉的小朋友,再后来是不熟悉的大人。
2. 感统训练。
3岁-3岁半练了半年,每周至少一次,一次两个小时。效果是不太爱发脾气了,但交流能力没看出什么改进。后来因为搬家,没有再去。(一切形式化的训练对这样的孩子都是二次伤害,只有自由、轻松。孩子不太爱发脾气并不是感统训练的后果,应该是家长的行为变得正常之后,让孩子有安全感的一个后果。)
3. 同伴交往。
在小区里找了一个比她大半年的小朋友,几乎每周有3天晚上都在一起玩,还一起出去玩过。还有其他两个(一个是8岁,一个3岁)偶尔也会来家里玩。我们为了让孩子们愿意来想了很多办法:准备好吃的、好玩的,也不怕他们把家弄脏弄乱,暑假的时候,我甚至让我侄女给她们上课,正儿八经的提问她们,当然,会更偏重于锻炼妙妙,这样几次后,她在熟悉的小朋友面前表现明显好了。但是,开学之后,又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同伴交往非常重要,“开学后就没有机会了”可能是在前功尽弃,一定要想办法延续这种交往,频律可以少些,至少一周一次。)
二、目前的困惑
我也在网上发过帖子,有的网友建议一切顺其自然,不要总逼她说,这样让她更紧张(网友建议是对的,不能逼);有的网友建议还是让她多说,比如要小便,不说出来就假装不知道(这是错的,会进一步让孩子感觉妈妈不爱她。正确的办法是积极帮助孩子,不让她有任何难堪和痛苦。而且这么大的孩子早该教会她自己大不便了,所以应该培养她独立解决上厕所、提裤子的能力,但也要注意方式和态度上的得体。要循序渐进。)。还有,比如让她参加小主持人的兴趣班,虽然不能和别的孩子那样,但是对比她自身而言,一学期练下来应该有进步。(尹注:小主持人班没有意义,不应该参加,刻意训练的痕迹太重,这是最要忌讳的。)
面对“顺其自然说”和“逼她开口说”,我不知该怎么办。希望得到您指教!
另外,我非常想借鉴您在书里的做法:让孩子自发地去做正确的事。但是,具体到妙妙的情况,不好操作。比如和别人交往,我曾经试图让她去超市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她不买,我也不给她买。(我书里哪有这样的做法?家长教育中的“强权”行为还是残留了不少,这是许多问题不能解决的根源,也是接下来自我改变的思路。注意:一定要戒断强势行为、强迫行为!)但是我曾经试过几次,她都是宁可不买也不和别人说话。我又想:或许她是没有经验,不敢说,就先在家里练练,但她每次都是在家里练得特好,出去就又变了。(用不着这样刻意,慢慢来,不要急,家长要“锻炼”孩子的意图太明显,孩子都会本能拒绝。可以寻找机会,哪天找个借口,如妈妈假装一下子肚子痛,得赶快出来坐下,账让孩子去结。总之,不要让孩子感觉你要训练和培养她。)
我现在静下心来想妙妙的情况,简直就是用盲目的关注、焦虑、担心写就的失败育儿史,但是,孩子已经那么大了,我得尽快挽救。她是个天资很好的孩子,记忆力、运动能力都很强,却让我这个不称职的妈妈给“葬送”了!真是后悔死了!真诚希望尹老师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我指导!
痛心疾首的妈妈: 小柳
这位家长的痛苦反思本身就是良好改善的开始,虽然信中仍流露了很多迷惘,但从她信中传达的信息上来感觉,她有很好的自我反思意识和学习能力。孩子才五岁,完全来得及改善,相信她的孩子慢慢会成为一个优秀而正常的孩子。
家长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