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9月份,YY找我的时候还只是一个16岁的女孩,170CM的身高只有不到40公斤,停经半年。就读于南方某城市一中,成绩位居年段前三名。
家庭背景:母亲,居委会干部,身材微胖,开朗,爱笑,面容和蔼。
父亲,经营一家小工厂,性格拘谨并内向。
YY,皮肤白晰没有血色,不爱说话。减肥,生气时反复抓自己的手。
弟弟,初一,个子不高,皮肤黑暗,内向且腼腆,爱讲道理。
两年前,YY开始不爱吃饭,说是自高一起,有一次母亲说她那么会吃,会长得太胖,自此就开始减肥,至07年,停经,胃疼,后母亲带其吃中药,月经正常,几个月后又停经,08年上半年找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咨询过5次,后因咨询师说“不吃饭就不会发育,乳房会太小”,至此YY决绝不再去治疗。YY表示,乳房小没关系,而且她也讨厌月经,停经更好,而且对于母亲总是要她吃饭非常反感与生气,而且每次与母亲争吵之后,总是感觉喘不上气来,内心感觉非常不安,无法平息。
母亲很焦虑,说YY小时候脾气很好,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不停减肥,这么瘦还要减,而且还整天与她吵架,平均每天小吵,每周一大吵。
身心发展的视角
厌食症分为两种亚型,一是限制进食型,二是暴食或呕吐型。限制进食型厌食症主要通过节食,即自我饥饿或过度运动来降低体重。而后者则愿意进食,但却用暴食、呕吐或滥用缓泻剂等方法降低体重。厌食症的基本特征是:严重的、自我诱发降低体重。与“厌食症”的词意相反,厌食症病人并非“厌食”,而是忽视自己的饥饿感,控制自己的饮食,即使体重低至极点,病人也似乎毫不在意,仍认为自己“胖”。
自我饥饿是神经性厌食症的主要症状。一如YY通过极端节食降低体重,她所摄取的食量与种类极少,如每天一个苹果,一碗稀饭,对于自己认为“增肥”的食物避之犹孔不及,比如面食类,包括米饭。剧烈节食导致YY的体重与身高极不成比例,170CM的身高不到40公斤,面色苍白,但是YY仍认为自己太胖,穿着厚厚的比自己大两码的男生校服。
过度的节食导致躯体健康严重受损,激素分泌紊乱,导致YY停经。同时乳房发育不良,即伴发第二性征发育停滞。YY出现的扭曲的身体形象(觉得太胖)和极度恐惧“胖”,尽管YY体重极低,面容憔悴枯槁,仍认为自己的体型太胖。YY不得不经常称体重,对于稍微多一点点的体重也会造成她的极度焦虑与不安。同时她还不理会极低体重的严重性及由此带来的健康后果。
资料补充:治疗方式是家庭治疗,前五次的治疗,感觉不到家庭内部太大的矛盾与冲突,母亲和蔼,对家庭尽心尽职,父亲虽然内向可性格还好,夫妻关系也还好,很少争吵。弟弟比较让着YY。治疗室内,主要还是母亲在说,而YY经常斜眼看母亲,有时候争辩两句,说的内容主要还是YY的情绪问题,以及争吵问题,还有就是体重问题。第五次治疗的时候,母亲说起在YY二岁的时候,她生了一个男孩,但是六个月的时候夭折了,后来买了现在的弟弟。(说这事时弟弟没在场,咨询资料也没有提及,YY一直知道这件事,但是弟弟不知道自己是买来的)。此后的治疗家庭关系逐渐显露出来。母亲极其关注YY,担心她饿着,冷着,从衣服到饱食从小到大一手包办,包括夜宵,YY从小到大从未与同学一起买衣服,都是与母亲一起,大多数是母亲挑的。
厌食症的女性亲属经常表现与厌食症相关的某些人格特质,比如逃避、依赖、追求完美、强迫倾向等特质。而厌食症典型的心理因素是完美主义和强迫倾向。YY对于学习成绩非常在意,即使在一中的年段前三名,还是觉得要第一名,同时表现出强烈的对母亲的依赖,母亲也表现出对女儿的强烈的情感依赖,YY平时住校,周末回家,而每天YY与母亲都要互通短信,互通电话,同时,每周都是由母亲送至学校,并于周末接回家。这种几乎粘连的关系也是YY得厌食症的主因,而各大流派对于厌食症的心理学解释最后都归结为:病人觉察到缺乏心理控制,于是,用“吃”来取代控制的需要。多数厌食症患者多为女生,青春期前中及后期,YY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处于青春期。
从依恋理论的动力学角度来阐述,YY处于青春期,正是建立自我感的关键期,而其母亲对她的过渡照顾导致她的失控,于是需要通过“控制”自己的身体体重,而体重下降的“成功”给了YY一种自控感与成就感,这种感觉让她进一步维护自我饥饿的症状循环。而从家庭因素来考虑,主要原因是母亲的过度保护。
YY的诱发事件是,当她进入高一时,正对自己的身体与体型特别关注时,而母亲说到她一直吃会太胖这样一件事导致她开始减肥。而减肥的成功让她有了控制感,进食行为取代了对生命的驾驭,所有的控制感都集中于控制体重和体形。
YY及其母亲和父亲,对于YY的状况非常焦虑,具有很大的改变动机。而在初始治疗的阶段,恢复体重是一个最基本的目标。而刚开始的时候,当YY愿意接受多一些进食的时候,对于自己吃什么非常在意,而且要在她的完全控制之下,治疗过程难免陷入“讨价还价”当中。而在这个阶段,也要注意不将注意力太多关注与她的进食症状。
治疗的前几个月,作为治疗师的我,也是面临极大的压力,特别是来自母亲的焦虑。期间,每次治疗都谈到YY对于母亲的愤怒,有一次,母亲加班到十点回家后,发现YY还在沙发上,YY出口就说“很冷”,于是母亲急忙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给YY,YY把衣服摔到地上,狂吼说不要她的衣服,之后到自己的房间,不断说母亲不理她了。同时YY总是要母亲与她一起睡,为此不止与母亲争吵。治疗初始,YY也意识到自己行为与情绪有些失控,但是无法控制自己。而在家庭功能当中,父亲处于边缘状态,每次治疗,总得使很大的劲把边缘化的父亲拉进治疗当中,同时,还需要极力划清母亲与YY的心理边界,同时建立YY的现实边界。
治疗二个月后,YY进食逐渐增多,但还是对于肥胖焦虑,月经正常了,治疗作业要求母亲不再每天发短信给YY,不再过多关注YY的生活、学习,对于YY的有些要求学会拒绝,比如要求母亲到学校陪她睡。而对于父亲,希望父亲在平时多支持到母亲,期间母亲非常焦虑,特别是YY不停的提要求,包括指责母亲不再爱她,不再关心她,威胁不再上学,不回家(实际上有两次母亲焦虑的打电话给我说YY离校了,没有去上课。。。。。。),在治疗当中我个人感觉对于母亲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母亲早年丧失幼子,留下的创伤导致非常担心YY会离开她,会生病,这种焦虑与担心不仅伴随着母亲,而且也伴随着YY的成长。五个月之后,YY多由原来的与母亲一周一次大吵到半个月或一个月一次,而母亲的焦虑也逐渐下降。YY的体重逐渐渐增,对于肥胖的焦虑也逐渐下降,之后开始说到与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等。生活的焦点不再以母亲为中心。
相关资料表示,自我饥饿在家庭背景有四个共同的主题:(1)自我饥饿是为了获得爱与控制;(2)厌食症女儿通过卷入父母的婚姻冲突,与无力、无助的母亲联盟,为母亲争取更多有利的地位;(3)对家庭忠诚,为了家庭利益牺牲自己;(4)厌食症女儿充当无助、无力母亲的情绪支持。而YY的案例,她更多的是为了对自我的控制。
精神分析理论模式认为
厌食症是由个人未曾解决的内心冲突和童年创伤经验引起的。摄取食物象征着满足基本欲望及需求。而拒绝食物,则被看作是竭力压抑欲望,特别是贪欲和性欲。厌食的年轻女性对上述欲望极为反感,难以接受。她们通过降低体重,来诱发假性控制,借以逃避对于怀孕的恐惧,极力阻遏个人成长及成熟,甚至拒绝作为女性的性表达。
此种理论,尚未得到证实。但是从YY的表现来看,确实存在对于性的恐惧,她害怕月经,害怕乳房变大,穿宽大的衣服(宽大的衣服可以掩盖因青春期性的发育),同时,她也害怕成长,在与母亲的冲突中多表现为小女孩的行为。YY从小就接受母亲过多的照顾和忧虑(YY母亲对于失去YY的忧虑),母亲照顾YY,是出于母亲本人的需要,失去儿子的创伤让母亲更加害怕失去YY,母亲一直把YY当作小女孩照顾,而不是扭作是有自己需要的个人。而母亲提到YY在发病前期是非常的乖顺的、依从的。而YY所知道的生活,就是满足母亲的期望。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YY未能真正培养出:识别自己的需要,并将之与其他需要区分开来。当YY成长到高一,YY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无能感。在母亲的一次无意提到多吃会发胖的情况下,YY学会了减肥,学会了自我饥饿,来对抗和讨伐无法承受的母亲的控制,争取自主性及个人独立存在的空间,并作为驾驭生命失控感的有效手段。
而在治疗期间,需要通过培育YY的胜任感,修复她们已被损害的自尊,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强烈的无能感、个人无效感、不良的自尊和自我形象。有时候在治疗期间,作为治疗师的我也会感觉到强迫的无助感与无能感,我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把自己拉回来。同时,在治疗期间,也要尽量注意不要因为病理性的分析母亲,而被误解为“责备母亲”的态度,对于母亲也要有一个理解与支持的态度。期间对于YY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尊重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能力感受、判断;另一方面也鼓励她坚持自己的主张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注意不要又陷入母亲的纠缠当中),鼓励YY偿试与父母亲建立新的沟通方式。
家庭理论模式
该理论认为:进食失调病人的家庭特点是钳制、过分保护、回避冲突和跨代联盟。有些家庭高度重视忠诚、自我牺牲和家庭和睦,有着僵化的、代代相传的家庭信念和角色规定。家庭功能失调是厌食症的主要原因。家庭功能失调是指父母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剥夺孩子的童年、父母过分控制、孩子与父母关系很差、降低和减少家庭张力/斗争及情绪虐待等。而母女之间的联结是治疗厌食症潜在的治愈力量之一。同时,治疗的工作重点是,激发痛苦中的厌食女孩的治疗动机,为自己的身心复原计划承担责任,与父母联手帮助青春期少女恢复体重,而不是控制她们。
此理论在治疗当中也是深有体会。YY在治疗初始,最困难的就是不愿意进食,害怕发胖,没有意愿增加体重,也对于身体健康日益下滑没有意识到危险性,治疗的转机是,当父亲有一次提到工作当中的车祸,这触动了YY对父母身处此困境及压力,生活的艰辛。YY为此流泪了(父亲说YY在家从不在意这些),此后YY表现出改变的意愿,包括进食的适量增加(由她自己控制),及与母亲的沟通方式的改变。之后与母亲均制定了一份沟通规则,即是对母亲的,也是对YY的。
总结:至治疗结束,整整一年,YY要去上大学了,她报了一所外地的大学,对于未来独立生活既有些担忧也很向往。母亲对YY的决定也是支持,母亲接受了,女儿需要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生活,需要空间自由成长,对于YY的离开也不再那么焦虑。而父亲,本来在家庭中处于边缘位置,至治疗结束,状况只是好转了一些,治疗期间多次因为工作原因未能到场,这也是治疗当中不尽人意的地方。作为咨询师的我,也在期间得到了成长,学到了许多。也感谢在治疗期间一直给我支持和指导的孙老师。
http://bbs.xlzx.com/thread-192830-1-1.html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