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在搜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金融危机该让中国企业人警醒

[复制链接]

金融危机该让中国企业人警醒

shiwenyi 发表于 2010-7-23 10:54:50 浏览:  1541 回复:  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融危机该让中国企业人警醒
                                               石文一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到雷蔓公司破产倒闭,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当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业的发展,无疑称得上是一场经济危机。
  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反思本身的自由经济体制的时候,我们中国企业人又该警醒些什么呢?
  这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实质是一些国家经济贸易体制上的纰漏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并非是市场供求的不稳定。从上个方面看以我国现行的经贸体制本不该有多大的影响,但为什么本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及一部分大型企业酿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呢?做为企业核心的中国企业人理应深深反思。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政府便提出了企业由原来的转口贸易加工向自主品牌贸易转变,从而减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 经济的影响。然而这种转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个新兴品牌要让消费者认可需要一定的时间。做为我国企业核心的企业人对自主品牌创立的经验又知之甚少,有的可以说是零,这也导致了企业转型的缓慢,不能急时地脱离转口加工贸易这种剪刀差的形式,对国外企业依赖性仍很强以至造成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危害性扩大。
  金融危机使许多企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大多数企业人看到国外的一些大品牌及国内的一些知名品牌虽在业绩上照往年有所下滑,但总体仍保持上升趋势,上升比例仍维持在20%——30%,这让多数企业人一下子看到了品牌的好处。但创品牌并非易事,大多数企业人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没有成熟的经验,目前我国就创立品牌这方面的人才短缺,单靠实践摸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天价“学费”。
  综上所述,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我国今天某些企业的悲剧呢?人才短缺还是经验不足呢?当然这都不是根本,究其本质还是要从企业人本身找原因。
  从当今中国的企业人身上不难看出我们祖先的影子。虽然新中国建立已将近六十年,改革开放也已经三十年了,但在中国企业人身上仍存在一股气息,一股与中国农民一样五千年都摆脱不了的气息——小农意识。这种意识是所有问题的根本。小农意识是可怕的,是中国社会五千年残留下的余毒,也是我国近代史的思想罪人。然而为什么在当今社会,在当今社会最有代表性的企业人身上仍有它的影子。
  当今我国决大部分企业人把目光完全放在了追求经济利益的上面,就像大部分农民只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样。是的,营利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但做为一个企业人就应具备长远发展的目光,而并不是今天什么赚钱干什么,忙目地更换业务单位,使自己没有一个固定的业务群,从而使企业没有一个固定的、长期的经营目标,就更谈不上企业使命了。
  频繁的业务变更是许多企业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结果,但有的企业人发现许多业务单位他前几年放弃的这几年又得重新捡回来,这就加大了生产成本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使很多企业人忽视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他们忘了生存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东西。俗话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一位企业人连企业都没有了,试问你又拿什么去当柴烧呢?
  提到生存就免不了说到发展。生存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生存的保障,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生存是发展的前提,凡是企业人都明白,只不过绝大数人把生存归结到了利益上;发展是生存的保障,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业务单位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因为消费本身就是存在周期的,一段时间过后,企业所经营的业务单位必然会淘汰。一个企业人怎样能稳定地经营所持有的业务单位呢?那就是要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因为创新才意味着发展。只要企业在原有的业务单位内开发出一项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就自然会盈利,有了钱,自然就有了发展资本,企业就自然会生存下去,就此发展才能形成企业的良性生态圈。
  然而,我国有很多企业人由于受小农意识影响,没有长远意识,只顾眼前享乐。有了钱,就充当起了爆发户,买车买房吃饭店,当市场发生变动不能及时作出反映。这一点值得所有企业人警醒。
  小农意识的思想本质直接反映在生存意识上。中国企业人特别是中小企业者很少具备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这句古训对执政者的影响要远远高出对企业者的影响。
  孟子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一个企业人来讲生存意识与危机意识要时刻存在,把它当作企业人本身必有的一种素质,这样才能临危不乱,气定神闲打有准备之仗。市场经济主要的特点就是竞争。一种新产品刚上市与其相同或相似的产品便随之而来,竞争也随之展开。这就要求企业人要时刻存在居安思危的意识,在产品出厂前就做好后期准备,否则盲目地追求利益,当竞争者的产品抢占了你的市场份额,一切都为时已晚。
  市场竞争性说明“居安思危”并不只是为大经济灾害提出的,在企业市场竞争的每个阶段都用得到。它不能完全避免市场变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可以减少一些相关损失,使企业相对之下尽可能多的保住发展资金,如同本次金融危机后的一些大品牌一样能在困难中维持发展。
  金融海啸让不少企业人开始警醒,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时刻保持对周边环境的警惕性,定时对市场环境加以量化分析,在大灾之前作好准备,在大灾来临时减少损失。主动的迎接危机总比被动的迎战危机来得自然。
  金融海啸爆发后,我国有不少企业人抱怨现阶段在市场方面中国可应用的人才较少,在品牌创立方面的人才更是稀缺。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我国受过这方面高等教育的人都哪去了呢?都出国留洋了?不会的,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大专院校都相继开设了与市场有关的学位,国家也对这方面特别重视,不可能缺乏市场方面的人才,但毕竟有很多人提出来了,我们也不防研究一下。
  我们不能否认当今社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在南方沿海地区还少见,在北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层出不穷。北方的中、小企业也包括一些大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往往把营销人才与推销人才混为一谈,让学了三四年甚至是研究了两三年市场营销的本、专科人才去干推销,在这些企业人的心里,营销与推销是等同的概念,使很多营销人才被迫接受了推销的差事,埋没了不少人才。对此我们又不得不谈谈理论上的东西,再温习一下营销与推销的区别。
  从起点看,推销的起点是工厂和种植园,而营销的起点是消费者市场;从二者的中心来看,推销的核心是产品,而营销的中心是顾客需求;从两者的手段来看,推销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属于促销形式的一种而营销是指整个企业整体的营销活动,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从两者的终点看,推销的终点是通过销售产品来获得利润而营销则是通过满足顾客需要来获得利润。本质上讲,推销是以产品为导向所实施的工作,它的任务就是将产品卖完;营销则是以市场为导向,它是从消费者与潜在顾客群的角度出发来开展工作,其任务不仅要使产品卖出,更重要的是了解和分析市场反馈回的信息为今后的生产做合理的规划。从二者的关系上看,市场营销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开始,是管理推销工作的司令部。
  市场营销本身就涉及到了品牌的创立,品牌的规划是每一个营销人都必须掌握的。《市场营销策划》是每一个营销人必修的课程,而这部书中也明确的,系统的讲述了品牌的创立,这也是每一个营销人专心研究的课题。我们的企业人一直苦于无开创品牌的人才,那请问你的市场营销部在干什么,你的市场营销人员在干什么,在忙着推销产品吗?如果这样,真是太可悲了。
希言 发表于 2010-7-23 11:15:48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企业人可能会说:“我们是小企业,没有营销部。”没错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市场上有营销公司,那里有专业的营销人才,比如“叶茂中营销策划公司”,为什么不去寻求合作呢?我们不能去找客观原因,只怪在金融风暴之前没有对营销给予一定的重视,甚至是没这个意识,才导致了今天自食苦果的下场。
  市场营销贯穿着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部门,是企业人最有力的助手。市场营销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这也是金融危机后值得中国企业人去警醒的。
  总之,中国企业人的小农意识本质上影响了企业人在管理企业时的表现,使企业人不能处理好生存.利益.发展的关系;其次,企业人不能在企业正常运行时对未来的危机作出科学的分析,没有危机意识,不能居安思危;第三,不能合理的运用人才,达不到人力的资源优化配置,不能科学的看待市场营销规划。致使在金融风暴来临时不能及时反映,从而造成较大的损失。这些都是中国企业人应去反思和警醒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