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在搜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研究发现:端午习俗 健康多多

[复制链接]

研究发现:端午习俗 健康多多

岁月如歌 发表于 2024-5-18 16:25:05 浏览:  42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端午鼓咚咚,肚爿替春装;江中舟竞,香袋挂衣襟;家家忙裹粽,户户喜悬蒲;祛雄酒,辟邪五色符;烟才放过,又贴午时书。











本周六是端午节,很多家庭都开始准备竹叶、糯米包粽子了。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分水岭。福州有一俗语未吃五月节粽,寒衣还不能断,大意是说没吃过粽子,御寒的衣服还不能收起来,只有过了端午节后,夏天才真正开始了。







端午节的习俗很多,如吃粽子、饮雄酒、沐兰汤、挂艾叶菖蒲、佩香囊、赛舟等。仔细分析起来,这些习俗都有一定的健康道理。







事上,端午节是我国比较早的卫生防疫节呢,很多端午节习俗跟夏季卫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渗透着浓浓的防病、治病的夏季卫生意识,可以说是老百姓与疾病、病作斗争的节日。







包粽吃粽



端午节吃粽子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早在晋代,粽子就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每年农历五月初,福州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色。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也都有滋补保健。



从养生学角度看,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首先,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有讲究。我们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都具备天然和污染的特性,是绿色食品。粽子的馅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枣粽、八宝粽,还有肉粽、咸蛋粽等。从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来看,端午节期间我国大部分已进入暑热夏季,大枣可补中益气,栗子补气健脾、益肾,蛋富含卵磷脂、维生素A,肉类富含蛋白质,这些都丰富了粽子的营养。



不过,粽子味美,但不宜多食,女性一天比较好不要超过3个。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胃肠道消化不良。



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红豆粽和甜粽子不适合多吃。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选大米粽或五谷粽;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议不要吃肉粽、蛋粽等过于油腻以及脂肪、蛋白含量过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胀气。另外,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儿童也不宜多食,吃时要细嚼慢咽,便于消化。







饮雄酒







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辰时正是群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制备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成人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克~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毫升~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色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毫升左右。







悬艾插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端午悬艾插蒲的习俗在各地普遍流行。一般做法是端午前采艾叶、菖蒲,以红纸条卷束,悬挂门首(或钉于门柱两边)。因艾形似虎,蒲形如剑,可借以驱魅压邪。际上艾与菖蒲均为药草,药用功能颇多,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具有健身祛病的作用。艾,又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检测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佩戴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是用五色彩绸缝成小袋,内装香料,佩在胸前或腰间,香气扑鼻。既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具有杀菌和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可以提神醒脑、驱邪防病。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此外,香囊中的药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能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A)的含量提高,SIA具有较强的杀死病的能力,小孩鼻黏膜上SIA的含量较低,因此比较适合佩挂。







舟竞渡







舟竞渡是端午节比较主要的活动,源于祭祀爱国诗人屈原,福州的划船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比赛当天,人们在比赛终点停泊一艘标船,用鸭子作为锦标。等到锣鼓一响,百舟齐发,队员们为了争夺鸭标,为了村庄荣誉,奋勇击楫,努力向前。岸上观众则呐喊助威,声闹喧天。福州许多父母都会带子女前去观看比赛,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将来在人生之路如舵手一般劈波斩浪,所畏惧。



从健康角度来说,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所以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划舟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采草制茶



采百草制凉茶这是比较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这是因为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古籍中有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的记载。人们喜于端午去山野采草药,采嫩树叶、野菜叶熬凉茶喝,或制成茶叶,可以清热解,祛暑防病。旧时福州各中医、药馆均在端午制作午时茶赠送给邻里乡亲。







兰汤沐浴



兰汤沐浴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至于兰汤所用之兰,就是今天医家常用之中草药佩兰。在端午之时,以佩兰和菖蒲、艾叶等香草煎汤洗澡可祛邪避瘟,治疗和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还可以预防盛夏季节身体长痱子,并有祛斑除痘的作用。








?


https://n1s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96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