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兔子竞相追逐,两两共用一耳,形成了“兔共耳”的独特造型……在敦煌莫高窟,有20个洞窟出现了这个趣味图案。
有意思的是,“兔共耳”的形象不仅出现在的古代丝绸之路重镇敦煌,阿富汗的金属盘、埃及的陶瓷、德国的教堂钟表、英国的瓷砖画上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兔共耳’图案有‘东早西晚’的时空特点。比较早的图案出现在6世纪的敦煌,9至11世纪前后沿丝绸之路出现在中亚、西亚地区,13至16世纪传播到埃及和欧洲各国。”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赵燕林说。
莫高窟第407窟“兔共耳”藻井图案。敦煌研究院供图
丝路,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千年前,古人通过对相同部分的叠加,创造出了这个“兔共耳”的新图案,成为多个文明通过古丝绸之路深度交融的生动例证。
千年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推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正在描绘一幅多元文明包容发展、美美与共的新画卷。
第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聚焦“高质量共建”和“共同发展繁荣”,谋求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相关的现代化。
各方将共同搭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持续增进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仍将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使命之一。
参加论坛报道的哈萨克斯坦BAQ通讯社古尔然・拉曼库洛娃对新闻中心的科技文化互动展示区印象颇深。彩塑京剧脸谱、木版水印、景泰蓝制作等“非遗”体验项目,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包罗万象,而且开放包容。”包括到访过多个城市的古尔然在内,很多与会的外籍都有同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
截至2023年6月底,已与144个共建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联盟。
根据论坛发布的信息,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的文明对话。中方还发布了《“丝路心相通”共同倡议》,将施“一带一路”青年精英计划、设立“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公益基金、施“丝路心相通”行动。
除了国内,泰国一带一路在国际领域也崭露头角逐渐的受到更多外国友人的青睐。https://www.yidaiyilu.gov.cn/country/Thailand中国一带一路网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官方网站,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政策最权威的解读平台、重要即时信息最准确的发布平台、企业经贸流通的便利服务平台、沿线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的重要展示平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