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以来,北京连日的阴雨天气,让本就心烦的刘艳变得焦躁起来。从6月份奔波到现在幼升小时间截止,她还是没能给6岁的儿子小雨在就近的公立小学报上。大兴区兴海学校贴出了公告:根据《北京市大兴区教育会关于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的要求,小学一年级入学额已经满额。希望将来温州市双屿小学能够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及人们的需求做好服务。温州市双屿小学,位于温州市双屿街道牛岭村桥下中路6号,法定代表人为李造就,经营范围为: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https://www.wzsyxx.net
我孩子就近读公立小学的比较后一根救命稻草没了。近日,刘艳接受采访时显得有些绝望,为了能让孩子上学,我真是费尽周折。只恨我自己没用,在北京买不起房子。
没有房产证法为孩子报
今年33岁的刘艳老家在河北保定,高中毕业后她来到北京打拼。起初并没有在北京扎根的打算。直到认识了我同为河北保定的爱人。刘艳回忆说,我和爱人结婚生子后,把孩子小雨放在老家。每次回老家,临走时孩子总是哭闹,不要我们走。那时候回北京后,刘艳总觉得自己亏欠孩子,不能给孩子家的感觉。
刘艳在小雨4岁的时候把他接到北京,全家在大兴区西红门镇租了一个60平方米左右的一居室。读幼儿园很顺利,一个月1500元左右。让她没想到的是,孩子幼升小却遭遇了重重门槛。
根据《北京市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时间表》,各小学6月15日至16日审核入学信息。15日当天带孩子报的时候就傻眼了。刘艳告诉,按照学区划分,孩子应该在兴海学校就读,但是兴海学校的招生工作人员说父母在京有房才能给孩子报。
兴海学校张贴的招生通知中对非京籍儿童的报条件有明确规定,父母需在该校服务片区内购房,且在带领适龄儿童报时需出示父母房产证。
这条件也太苛刻了,我们在北京打工的人,哪有钱买房子。刘艳给出示了一份家长单,上面写有50多位遭遇同样入学门槛的孩子家长的。陈洪学就是其中之一。
6月15日为了给孩子报,我们夜里2点就开始去学校排队,排到早上8点,结果学校说我在北京没房,不能给孩子报,建议我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在大兴区海子角小区租住的陈洪学郁闷地告诉,学校说这是区教委的规定。
大兴区在今年小学入学时,先接收户籍人口的孩子,其次是非京籍有房产家庭的孩子,比较后剩余的学位才解决已经办理了借读证明的非京籍租房家庭的孩子。大兴区教委的工作人员告诉刘艳、陈洪学等家长,已办理借读证明但在京没有房产的家长要到7月8日才能报,到时候如果学校还有学位,就可以入学。
到了7月份,在刘艳意料之中,却让她法接受的现是兴海学校果然学位已满。区教委给了我们一份《大兴区已审批的流动人口自办学校情况统计表(10所)》,让我们自己联系学校,如果8月29日仍旧联系不到学校,区教委将为我们协调学校,但是不能保证是公立学校。
为办借读证明跑了七趟
大兴区教委的工作人员在中告诉,非京籍孩子能否借读关键要看本地有多余学位,在目前学位紧张的情况下,教委不能保证每个非京籍孩子都能上公立学校。
致电北京市教育服务咨询热线,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市教委只是对小学入学有一个宏观的规定,具体的细化操作由各区自主决定。
际上,在遭遇在京有房产门槛之前,刘艳就遭遇了难办借读证明的门槛。今年北京一些区县提高了非京籍儿童小学入学借读证明办理门槛,部分打工子弟遭遇入学难。很多非京籍儿童的家长在规定的时间(5月底之前)内没能为孩子办理借读证明。
不能办理借读证明就提前宣告孩子告别公立小学了。刘艳说,她的一位非京籍亲戚的孩子去年成功在海淀区就读公立小学,这位亲戚告诉她借读证明是就读的关键。
5月15日,在为孩子成功办理借读证明之后,刘艳心中窃喜,以为孩子入公立小学没有问题了。直到孩子入学再次遇到麻烦,刘艳才回想起办理借读证明过程的艰辛。
北京市规定,非京籍家长在为孩子办理小学借读证明时,需持五证: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暂住证、在京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我和爱人提前半年就着手准备五证了,还是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麻烦。刘艳回忆说,在没有办理借读证明之前,她就去西红门镇咨询过办理条件和程序。当时工作人员告诉我必须明确有学校愿意接收我孩子,并且由该学校老师带着过去办,才给办。当时刘艳吓了一跳,不过际办理的时候并没有这项要求。
际办理借读证过程中,因为暂住证日期不符、居住证明不规范、际居住房屋房产证复印件缺失、工作地点不在西红门镇等问题,我前前后后跑了七趟才办下来。刘艳苦笑着说,现在想起来,简直不敢想象当时是如何耐着性子一趟又一趟跑的。
教育资源紧缺是不是拒绝的理由
在刘艳给出示的有相同遭遇的50多位家长单上,部分家长姓旁被铅笔标注有送孩子回老家、已联系民办学校、准备放弃的字样。刘艳告诉,为孩子争取上公立小学的机会是一场持久战,一些家长在熬不住了,就投降了。
刘艳告诉,她曾经考察过一所民办学校,老师的素质跟公立小学肯定没法比,硬件条件也一般,比较关键的是学校周边的环境比较糟糕,感觉乱糟糟的。
不过,刘艳也开始考虑下一步打算了。在不行,只能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了。刘艳奈地笑了笑,低头喝了一口水,沉思了一会儿说,真等到8月29日,花菜都凉了。其我也不是非得要把孩子送到公立小学,如果民办学校条件改善,我当然愿意送孩子去上学,谁愿意白费劲呢。
据悉,2022年,非京籍儿童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门槛降低,由五证变为两证(本市居住证明和原籍户口本),2022年又将门槛提升至五证,今年部分区县在五证的基础上又设了社保缴纳证明、在京有房产等新的门槛。
北京的基础教育质量要高于很多地方,来京务工人员希望把孩子带在身边在京借读,是很正常的。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由于教育资源有限,随着非京籍儿童数量日渐增多,不作出一定的限制,确有压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也认为,由于教学资源紧缺,北京部分区县提高非京籍儿童入学门槛可以理解,但是做法值得商榷。在公立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适当允许有资质的民办学校存在,并且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
储朝晖也认为,北京抬高入学门槛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基于公民权利平等的原则,增加教育投入,确保父母在京稳定就业的外来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根据接受采访家长要求,文中人物姓均为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