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在搜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说说:芯片之争,已成围城

[复制链接]

说说:芯片之争,已成围城

msmkmm2012 发表于 2025-1-21 15:34:19 浏览:  4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的全球芯片市场好比一个围城,海外企业热衷开源节流试图度过寒冬,企业摩拳擦掌逆势加码,试图抓住上跃的宝贵时间窗口。智研瞻行业报告网的相关问题可以到网站了解下,我们是业内领域专业的平台,您如果有需要可以咨询,相信可以帮到您,值得您的信赖!https://www.zhiyanzhan.com


芯片市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日前,星披露2022年第四季度芯片业务的营业利润为2700亿韩元,同比下滑969%;SK海力士2022年第四季度由盈转亏,营业亏损为170万亿韩元。


更早的时候,英特尔交出2022年第四季度的答卷:该季度营业收入为1404亿美元,同比下降316%;净利润由盈转亏为-664亿美元,录得有史以来比较严重的单季度亏损。


与之对应的是,AMD、台积电、意法半导体等的业绩符合预期。


这意味着,芯片市场处于冰与火并存的态势中。


那么,全球芯片的低迷到底有多严重萎靡不振的趋势之下,赛道为何冷热不均追逐新风口,国产MUC有多大的想象力


盈利艰难,裁员成为脱困首选


芯片市场,业绩暴雷并非个例。


譬如,国外的模拟芯片头德州仪器,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467亿美元,同比下降335%;净利润为1962亿美元,同比下降823%。


更为糟糕的是,业绩将持续低迷。


据官方预计,2023年首季度的营业收入为417亿美元至453亿美元;每股盈利为164美元至190美元,而2022年第四季度为213美元。


再譬如,国内的千亿市值芯片头韦尔股份,2022年净利润为8亿元至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319%至8213%;扣非净利润为9000万元至135亿元,同比下降9663%至9775%。


以上可见,芯片产业可谓乌云压高。


反映到资本市场则是用脚投票,2022年费城半导体指数跌了3593%,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指数跌了373%


一业内人士介绍:2022年以来,受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芯片的高光时刻不在,景气度明显下行,行业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从而拖累了相关的业绩,降本增效成为行业的共识。


此背景下,裁员成为全球芯片脱困的首选。


英特尔从2023年1月31日起裁员176人,3月15日起再裁员167人;美光2023年内将裁员约10%,相当于缩减约4800员工;高通于2022年年底在圣地亚哥裁了153人,2023年在以色列削减数十个工作岗位;格芯在全球范围内裁员多达800人,约占全球14000员工的57%


事上,裁员潮也向芯片产业链上游传导。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由于芯片厂商缩减资本开支,原定设备采购计划也受到波及,多位半导体设备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上半年收到许多订单,但多次推迟后,客户宣布将在2023年减少50%的设备投资,并持续取消订单。


如此一来,芯片领域卖铲子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全球芯片制造设备巨头泛林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1300人,以在市场下滑的情况下减少开支。


泛林集团CEO蒂姆阿彻预计,2023年芯片制造设备的整体市场规模将降至约750亿美元,较去年减少约200亿美元,降幅超过20%。


从这个角度来看,芯片的萎靡比外界想象的要严峻得多。


国产替代提速,中企逆势加码


尽管如此,乐观情绪依然存在,认为2023年芯片或走出低谷。


创金合信软件产业股票基金经理刘扬表示:经过2022年市场剧烈的调整,半导体赛道利空因素已较为充分地反映在股价上,某些一直在做难而正确的事情的优质芯片正在度过比较艰难的时期,当前较为看好芯片行业的投资机会。


际上,逆势加码的苗头已现。


据公开资料显示,基金颇为青睐卓胜微、中芯国际、安光电、韦尔股份等上市,以韦尔股份为例,截至2022年季度末,共有36家基金的81只基金持有韦尔股份,持股总量达661489万股,持股市值达5301亿元,季度基金显露加仓迹象。


上述观点是否成立,尚不能确定,不过赛道局部火热也是不争的事。


一方面,国产替代如火如荼。


2022年以来,芯片的国产替代不断推进,特别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加剧的情况下,自主可控成为必选项。


这么一来,不少芯片企业交出颇为靓丽的答卷。


中芯国际预计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为494亿元,同比增长38%左右;北方华创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21亿元~26亿元,同比增长9491%~14132%;斯达半导体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812亿元~825亿元,同比增长10382%~10709%;东微半导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275亿元~315亿元,同比增长8720%~11443%


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巨头在削减资本支出,而玩家却不惧下行周期,依然选择逆势加码,意图弯道超车。


譬如,中芯国际拟投资75亿美元在天津建立一座12寸晶圆厂,规划建设产能为10万片月,生产成熟的28纳米~180纳米的芯片。


金信基金的孔学兵公开表示:现在市场预期是国产化停滞,成熟制程扩产没戏,先进制程卡脖子,没有新增订单了。这种预期显然是过度悲观了,是经不起推敲的。


另外一方面,汽车芯片持续景气。


其,芯片细分赛道较多,有的品类低迷,有的品类持续景气,步骤并不一致,这其中汽车芯片比较为典型。


近年来,芯片供应链不断遭受冲击,供给端与需求端出现了结构性错配,再叠加新能源汽车大潮起,令汽车芯片成为了紧俏货。


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单车芯片需求量会从燃油车的600颗~700颗,增加到新能源汽车的约1600颗。


于是乎,相关芯片企业的业绩靓丽。


以意法半导体为例,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44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净利润为1248亿美元,同比增长664%;2023年的资本支出为40亿美元,同比增长136%。


国产MUC起势,突围胜算几何


诸多汽车芯片中,MUC是当之愧的花旦。


据百度百科显示,MCU是英文MU的简称,即微型计算机,也被俗称为单片机。


多年以来,国产MUC主攻消费级与工业级,车规级涉猎不多。


之所以如此,皆因该市场技术壁垒较高、可靠性要求较苛刻:从参数来看,车规级MCU的寿命要达到15年以上,且支持-40℃~155℃的宽温范围,出错率更是要求接近于0。


再叠加NXP、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微芯科技联手垄断市场,因而国产MUC长期入门未得。


拿得出手的,唯有比亚迪半导体。


比亚迪半导体从2022年布局,蹒跚多年之后,于2022年推出首代8位车规级MCU芯片,终于现了国产化零突破。


直到近些年汽车缺芯,车规级MCU一片难求,国产MUC才迎来了关键机遇。


复旦微、兆易创新、四维图新、中颖电子、芯驰科技、芯海科技、紫光国微、曦华科技等玩家下场,覆盖低端的8位、中端的16位、高端的32位车规级MCU,成为市场的一股新兴力量。


不过,国产MUC仍处于起步阶段,挑战不容忽视。


老牌玩家底蕴深厚,非一朝一夕可以抹平差距;国产MUC多采用代工模式,供应链安全有待加强;车企验证时间较长,可能错过当下的盛宴


总而言之,如今的全球芯片市场好比一个围城,海外企业热衷开源节流试图度过寒冬,企业摩拳擦掌逆势加码,试图抓住上跃的宝贵时间窗口。


那么,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