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在搜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诊所突破:中医烙法与扁桃体灼烙器具突破腺样体肥大瓶颈》

[复制链接]

《诊所突破:中医烙法与扁桃体灼烙器具突破腺样体肥大瓶颈》

姚小妹5 发表于 2024-12-26 05:16:20 浏览:  6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耳鼻喉科的临床诊疗中,慢性扁桃体炎困扰着众多患者,尤其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颇高。患者常常深受咽部异物感的折磨,似有异物梗于喉间,每一次吞咽都伴随着不适;咽痛频繁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也如影随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日常活动,甚至干扰正常的学习与工作节奏。

当下,西医治疗慢性扁桃体炎主要依赖抗生素与扁桃体切除术。抗生素治疗初期或许能暂时缓解症状,却宛如一场与病菌的 “持久战”,长期使用易引发细菌耐药性,致使炎症反复无常,疗效逐渐减弱。扁桃体切除术虽可迅速去除病灶,却似一把 “双刃剑”,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高悬,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而且,扁桃体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 “防线”,在儿童及青少年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之际,切除扁桃体可能打破身体的免疫平衡,削弱机体抵御病菌的能力,使身体在面对病原体侵袭时更显脆弱 [1][2]。

在此背景下,中医烙法及其核心工具 —— 扁桃体灼烙器械,为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希望。中医烙法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古代医学典籍,在漫长的传承与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扁桃体灼烙器械(多以钛合金制造)作为关键载体,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当扁桃体灼烙器械受热达特定温度后,准确作用于扁桃体组织,激活扁桃体自身的修复与调整机制,促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状态,为攻克慢性扁桃体炎难题提供了独特路径。



在医院临床实践中,中医烙法凭借其显著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众多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接受中医烙法治疗后,临床痊愈率与显效率颇高,总有效率可达 90% 以上。例如,在一项涉及 148 例患者的研究中,临床痊愈 56 例,显效 55 例,有效 28 例,无效仅 9 例,愈显率为 75.00%,总有效率达 93.92%。患者的扁桃体肥大程度显著减轻,相关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以大幅提升。经中医烙法治疗后,扁桃体大小显著缩小,Ⅰ° 肥大患者比例大幅增加,由治疗前的 13.51% 提升至 92.57%,其中 79.05% 的患者扁桃体由 Ⅱ°、Ⅲ° 肥大成功缩小至 Ⅰ° 肥大。同时,患者的咽部阻塞感、刺激性咳嗽、咽干不适等症状积分显著降低,表明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2]。

与西医治疗手段相比,中医烙法的优势尤为突出。其一,操作简便易行,无需复杂昂贵的设备与高难度的手术技巧,医生经专业培训后即可熟练掌握。这为医院开展治疗提供了极大便利,有效提升了治疗效率与可及性。其二,安全性高,对患者身体的创伤极小,治疗过程中患者痛苦轻微,易被患者接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需承受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与风险,且能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与恐惧。其三,中医烙法能保留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为患者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筑起免疫 “防护墙”。在身体免疫系统构建的关键时期,保留扁桃体的免疫功能至关重要,可有效降低未来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守护患者的长期健康 [1][2][3]。

然而,医院在运用扁桃体灼烙器械实施中医烙法时,也需严格遵循规范与要点。首先,要精准把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于扁桃体肥大导致咽部机械性阻塞症状明显、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扁桃体摘除后残留组织、以及因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血小板减少症等不适合扁桃体摘除术或对麻药过敏的患者,中医烙法可作为理想选择。但需注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间、合并严重全身疾病不能耐受者、造血系统疾病易出血者等情况不宜采用该法治疗。

其次,扁桃体灼烙器械的选择与使用至关重要。医生应依据患者扁桃体的大小、形态,挑选适配的扁桃体灼烙器械,使治疗准确有效。操作时,需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助其放松身心,保持稳定状态。施治过程要求医生手法娴熟,严格控制治疗强度与时间,避免过度或不当操作引发不必要的损伤。例如,在施烙过程中,应根据扁桃体肥大程度灵活运用触烙手法,并注意手法的快速与准确,防止热渗透过度引起疼痛。

亲爱的医生同仁们,中医烙法及其扁桃体灼烙器械在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领域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让我们携手深入探索、积极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温和的医疗服务。愿我们共同努力,推动耳鼻喉科诊疗技术创新发展,为患者的健康福祉不懈奋斗,书写医学治疗的新篇章。

参考资料:

[1] 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 50 例疗效观察_曹春梅

[2] 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_曲汝鹏

[3] 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体会_张学贵